杨中兵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行的高等数学考试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新的情况下对学生的一些新的考试方法,高等数学的过程化学习即计算机网上测试是考试改革的重要尝试,推动高等数学考试改革,可以推动学生更好的学习。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大学的教育体系下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常用数学方法。通过高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作为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和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发挥着评价、导向、反馈和激励的作用。但是考试又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富有活力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建造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但是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考试制度将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积极开展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数学的考试改革也势在必行。
问题:
一、考试形式单一、内容固定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高等数学考试形式和方法都过于单一与固定,以闭卷、理论考试为主,对技能、实践能力的考察则是少之又少。这种单一、缺乏弹性的考试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真正领略数学思维的神奇。
高等数学的课程考试大部分安排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进行,学生课程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的成绩。但是期末考试试卷的内容和时间有限,不能够全面、准确、客观的反应出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由于考试的内容固定,很难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考核学生除记忆和简单推理以外的学习成果,再加上以一场考试的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并没有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
长期以来,高等数学的考试以任课教师出题为主,任课教师又依据上课所讲授内容来出题,缺乏对教学大纲的深入研究和数学思想的理解。大多数的考试内容侧重教材和笔记,学生对于考试越来越偏重于记忆力的应试,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造成大量的学生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禁锢了他们的思想,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同时考试的题型也十分固定,传统的填空、单选、计算、简答题等客观题较多,综合性思考题和分析论述题等发散题较少,固定的形式限制了考试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也无法全面的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的提高。
二、对考试的认识存在误区
考试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充分的发挥它的反馈能力,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得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通过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答疑惑。但是现在的考试后所进行的试卷分析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在试卷中学生反馈出的问题和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分析,不能及时的将试卷中反应出的问题反馈给学生,考试是评价人才的一种方法,什么样的考试制度决定了将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前的考试方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发展,而现代社会恰恰就是需要有创造力的年轻人,长远看来,原有的考试制度并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成绩评定方法不合理
如今高等数学的考试成绩大多都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而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构成。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就是依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的课程成绩,忽略了他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思维能力,无法全面的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四、教师自由空间小
高等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判断的能力以及创新、协作的精神,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目前高等数学大都是由不同的教师授课,期末考试采用同一套试卷,这种方法无法让教师根据所授学生的特点进行题目设计,并且无法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其潜能,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最为理想的状态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授课,但又不受教学大纲的局限,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题目,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发挥其最大的特点。
意见与建议:
高等院校是以人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为本质,而我们现在单一、固定的考试模式几乎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人才的多样化发展与单一的培养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制约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只有在考试制度上进行改变,在考试上注重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一、树立科学考试观念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是改变现有考试制度的前提,考试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更是通过考试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当今社会,技术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动学习,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趋势,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
首先要明确考试不是仅仅为了获得一门学科的成绩,而是对一个阶段内学习知识的总结,通过考试,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改善自己在学习中不足的部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要明确考试成绩的分数是可以让师生进行互动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学生分数的反馈,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并且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所需,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二、丰富考试形式
由于现行的单一的考试形式以及在成绩评定方面上过于依赖考试成绩,使教师无法全面地考察学生,因此需要改变考试的形式和考试的评价方法。
1.多种考试方式结合
高等数学的考试形式通常分为以下几种,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成果性考试,计算机网上考试等。闭卷和开卷考试是较多采取的方式,闭卷考试有适合多人同时考试,效率高,考试环境容易控制,题型较多,覆盖面广等特点,开卷考试则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成果性考试是如数学建模设计训练,文献调研报告等自主学习的考试项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有效的检查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及综合运用的自我学习能力。计算机网上考试不但可以考核学生知识领域的认识,还可以考核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在信息化的今天,掌握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才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此进行改善以及下一步的学习。
2.改变考试评价标准
改变原有的考试的评价标准,将考试与学习过程练习起来,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将课堂上的讨论、提问、测验等方式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进一步完善考核的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如平时采用网上测试,对平时的学习进行加固,并记录成绩,在期末的总成绩中体现出来。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充分发挥考试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导向性作用。
3.改变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
改变高等数学课程是以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为主的方式,将课程考试分为几个阶段进行。教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考试作为评价教学的手段,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才能达到准确评价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段性的内容结束之后,可以进行相应的作业题考试,这些作业题可以是小论文、思考题的形式,或者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在学生完成考试的过程中,可以梳理自己在这一阶段所学内容,并了解自己的不足,通过反复的考试查缺补漏,过渡到自主学习找缺补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咨询老师与同学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中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小论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阶段教学安排。改变以一次性考试决定成绩,减少了学生的压力,也避免了学生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在考试之前进行突击学习,将考试变成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讲完函数的连续性以后,可以让学生建立四条腿的椅子在连续变化的地面上为什么一定能放稳。对设计比较好的学生,在期末成绩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明确考试目标
学校进行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考试的目标是人,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理想化的考试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对其进行题目的实际,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缺乏个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
四、紧跟时代步伐,更新考试内容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注重能力与创新精神,只会“死读书”是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的,因此老师在设定题目的时候应该进行新的尝试。
在试题的设定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和创新性,可以在试题的内容和答案以及答题的方法上体现。教师构建好问题,根据培养要求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答案。答案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根据试题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而对于同一道题,通常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期末考试时,增加了这样的一个题:据资料记载,某地某年间隔30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如下
试建立一数学模型,说明该地区从5月1日到6月30日哪一天白天最长。
此题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又说明了一个生活常识。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大部分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其的考试制度关系到学校人才的培养,对高等数学的考试制度进行适当的改变,可以充分发挥其作为“指挥棒”的作用,利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培养会学习,有能力,有思想的年轻人,真正达到教、学、考三者的统一。同时为了更加深入的进行高等数学考试改革,要开展调查研究,既要开拓创新又要科学分析、实事求是,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5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