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世蓝++孙妍++邹文博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选取2007年至2013年我国13家样本公司的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当面临金融危机等风险冲击时,与独立银行相比,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整体收益水平更高,风险控制能力较强。金融控股公司能够通过优化配置风险管理权,提高整体收益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经营绩效;风险
当前,金融业迅速发展,向着国际一体化、大型集团化和自由化方向迈进。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大潮流,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所涉及的业务相互交叉渗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也日渐模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能够在国际国内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地位,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FHC)这一模式逐渐受到金融机构的推崇和青睐。根据国际三大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①〓〓①国际三大金融监管部门是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和国际保险监管。1999年2月,这三大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发布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这一文件对“金融控股公司”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做了如下定义:“在同一控制权下,所属的受监管实体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
我国金融业竞争加剧,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市场的驱动力量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备受青睐的微观模式。作为资本运作及各类型产品和服务整合的平台,金融控股公司能否有效地提高盈利水平、能否更好地应对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及实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一、文献回顾
国外研究中,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绩效水平分为两个派别:一类是支持金融控股公司。Proefschrift (1999)[7]以1992年至1996年比利时及荷兰的商业银行为样本,发现以商业银行为依托的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不仅取得了高额利润,而且在风险防控方面也更加有效率。一类对金融控股公司持观望态度。Kwan(1999)[5]回顾了一些研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活动在银行组织结构中所带来的风险和回报的文章。其中,证券、保险承担更多的风险但会比常规银行业务更能盈利,他们也更能为银行组织结构带来潜在的多元化利益。然而,对于房地产部门来说,房地产运营会比常规银行业务更有利可图,但房地产开发却没有。总的来说,非银行金融活动为银行组织结构带来的益处不是非常显著。Yeager & Harshman (2004)[8]研究了美国已上市的金融控股公司,将研究时期划分为了两个时间段,1996—1999为第一期,2000—2003为第二期。在对比了样本公司的股票交易数据之后发现,前一时期的收益率高于后一时期,说明混业经营没有使得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绩效有显著提高。Kevin(2006)[4]认为潜在的多元化收益是美国金融控股公司越来越多地提供金融服务的原因。1997—2002年,表面上,由于佣金、交易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使得金融控股公司表现更为出色。但实际上,非利息活动的风险抵消掉了多元化收益。具有高风险的非利息活动带来的收益远没有利息活动多。
国内学者围绕经营绩效和风险衡量做了很多工作,这里简要回顾一下。刘伟和黄桂田(2003)[9]研究了不同国家差异化的金融资产组合方式导致的银行绩效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差异。银行的规模、产权结构、不良资产比率和存贷业务等影响了银行的商业化程度。郑录军和曹廷求(2005)[14]采用DEA的方法分析并评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接着用实证方法对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等因子进行了回归比较,发现银行规模、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公司治理水平、股权结构、稳定性、运营效率和资产配置水平等这八大方面是综合衡量一家银行的重要指标。夏秋(2007)[11]以国内外185家上市银行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主要的财务指标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综合衡量上市银行绩效水平的指标可以分为三大类:盈利能力指标、管理能力指标和风险能力指标。熊鹏(2008)[12]利用随机边界生产模型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和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总要素生产力(TFP)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小幅下降,相比于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负增长,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总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且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银行。唐建新等(2010)[10]通过对2005—2007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业绩表现进行研究,表明有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银行其经营绩效要明显好于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银行,前者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对绩效有着更高的贡献率,鼓励商业银行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周琛(2011)[16]基于整体经营风险模型对2008、2009、2010三年的金融控股公司年报数据进行回归,发现借款人集中度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进而建议通过市场约束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监管。张涤新和邓斌(2013)[13]基于控制权分配和不完全合约理论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控制权配置模型,发现金融控股公司能够通过分权或集权的风险配置分散和转移风险,从而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进而提高其收益。
二、计量回归
为了验证理论模型和假设,本文采用计量的方法比较以银行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和独立银行的经营绩效和风险管理水平。根据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我国各类涉及金融业的控股集团已达 115 家,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和平安保险均已组建为金融控股集团。它们构成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变量介绍
变量选取详见表1,其中被解释变量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选取,解释变量从是否为银行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虚拟变量)、银行规模、多元化和创新能力、公司治理水平、稳定性、经营效率、资产配置能力七个方面选取。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方面,本文将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分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收益水平的衡量,二是风险控制水平的衡量。
关于收益水平,一家银行的收益水平反映了其盈利能力的大小,也衡量了其当前的收益水平和未来的收益水平,从而间接地反映了成长性和持续性。总资产收益率(ROA)是分析收益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在考核银行利润目标时,投资者和决策者往往关注与投资相关的报酬实现效果,ROA的高低也直接反映了银行整体的竞争实力和长期发展能力。
关于风险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周路(2009)[15]研究表明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宏观市场波动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银行面临的外部风险。故本文选取样本银行与市场指数之间的β系数,用以衡量风险水平。季度区间内的β系数的计算,采用每个季度内第i家银行的股票日益率与市场指数日回报率之间的β系数的加权平均值。
2.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
第一,本文主要考察以银行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委托代理模式对其经营绩效和风险是否有显著影响。为了方便描述,此后提到的金融控股公司专门指代以银行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故设置虚拟变量“是否为银行主导金融控股公司”——fhc。当fhc=1时,表示该银行属于金融控股公司;当fhc=0时,表示该银行是独立银行,不属于金融控股公司。
第二,银行规模——总资产变化率(grta)和总资产对数值(lnta)。中国银监会2013年报告数据显示,“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47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增长1435%”。①〓〓①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2013年11月13日发布的《2013年三季度银行业监管统计数据情况》。截至2013年9月30日,工商银行资产总额已达到1874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684%。②〓〓②数据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第三季度报告(A股)》以及中国工商银行网站www.icbc.com。相比而言,北京银行资产总额仅为127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78%。③〓〓③数据来源:《北京银行二〇一三年第三季度报告》以及北京银行网站www.bankofbeijing.com。工商银行作为以银行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的代表,其资产总额是北京银行的近15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银行的资产规模有着很大的差异。银行规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利润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样本银行的资产总额越大,越容易带来规模经济效应,有力地抢占市场信贷份额,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
第三,多元化和创新能力——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fci)。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这两部分构成。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收入主要依赖于利息收入,也就是存贷款的利差,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少。随着我国商业市场化步伐的加快,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传统的依靠存贷差的经营模式将逐渐失去竞争力。此时,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维持并增加利润,转变经营模式势在必行。非利息收入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因此,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多元化和创新能力。
第四,公司治理水平——股权集中度(cg)。Andrew Ellul & Vijay Yerramilli (2013) [3]构建了一个RMI指数,用以衡量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影响着经营绩效水平。股权集中度一般采用银行最大股东持股比例或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示。在本文中,用银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控制变量。
第五,稳定性——资本充足率(car)。Allen N Berger等人(1995)[1]研究发现银行资本充足率显著影响利润水平。《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保障正常运营和盈利所必备的资本比例和条件。
第六,经营效率——成本收入比(cir)。成本收入比反映了银行成本控制能力和经营效率。银行每单位的收入应当花费多少成本,成本收入比越高,其获利能力越差。Lieven Baele, Olivier De Jonghe & Rudi Vander(2007)[6]通过对1989年到2004年银行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成本收入比对银行的长期经营策略和绩效都有一定影响。
第七,资产配置能力——存贷比(ldr)。银行根据自身的投资需求,对其持有的资金在不同种类的资产、负债之间进行配置。 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例,由于存款需要付息,贷款可以赚取利息,故存贷比越高越好,银行的资产配置效率相对较高,盈利能力也就越好。
(二)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
本文使用的样本观测区间从2007年第2季度至2013年第3季度共26个季度。选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这6家①〓〓①“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样本剔除中国农业银行,因为中国农业银行于2010年上市,为了保证面板数据统计上的完整性,得到平衡面板数据,我们将其剔除。作为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代表(用fhc=1表示)。选取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这7家②〓〓②“独立银行”是相对“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的,这7家银行属于不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独立银行的代表(用fhc = 0表示)。
数据从2007年到2013年,期间样本公司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0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故在此时间区间内讨论经营情况尤其是风险管理问题更具有深刻意义。本文使用的市场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和Wind资讯数据服务③〓〓③网址来源:http://www.wind.com.cn/。,各项财务数据来源于各个商业银行的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财务报告④〓〓④各个商业银行的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财务报告均在其官方网站获得。。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由表2列出。
(三)样本数据的显著性检验
为了更好地比较以银行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和独立银行各个指标之间的差异性是否显著,本文对分组的数据进行了T检验。对比第一组(fhc = 1)和第二组(fhc=0)发现,金融控股公司和独立银行的总资产回报率和β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变量的分组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经营绩效角度而言,金融控股公司的总资产回报率(roa)平均为0804%,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大于独立银行的0724%,说明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高于独立银行。
从风险控制角度来进行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的贝塔系数(beta)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小于独立银行,说明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风险控制能力强于独立银行。
对于控制变量,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的资产规模(lnta)显著地高于独立银行,但是独立银行的资产增长率(grta)高于金融控股公司,2008年以来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扩张,发展迅速。两组间还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是股权集中度(cg),反映了公司治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高达84187%,而独立银行仅仅只有50%左右。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car)略大于独立银行,但不是十分显著,说明虽然金融控股公司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独立银行在不断赶超中,努力缩小差距。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fci)来看,金融控股公司的多元化程度高,竞争能力强于独立银行。从成本收入比(cir)角度分析,金融控股公司也具有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更高的运营效率。
(四)模型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对模型各个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解释变量fhc与总资产对数值(lnta)、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fci)和股权集中度(cg)的相关性均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1、05811和07775。同时,lnta 与fci的相关系数也高达07611。为了避免产生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剔除控制变量总资产对数值(lnta)、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fci)和股权集中度(cg)。
剔除之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fhc)和4个控制变量(grta、car、cir、ldr)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如表4和表5所示。此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的问题,模型选取的解释变量能够解释经营绩效和风险等变量。
同时,解释变量fhc与总资产净利润(roa)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值,符合本文预期,说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收益水平。解释变量fhc与风险衡量指数beta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为负值,也符合本文预期,说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风险。
(五)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
本文采用LLC(Levin-Lin-Chu test)检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LLC检验仍旧采用ADF的检验形式,但是在假设方面更加符合经济学实践。
如表6所示,根据检验结果,LLC检验的统计值,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均在1%水平下显著,拒绝原假设“存在单位根”,所以本文中认为数据平稳。
(六)回归分析
这里考虑两个方面的回归模型,一是收益水平,二是风险控制水平。收益水平的衡量选用被解释变量总资产回报率(roa),建立模型一。同时,考虑时间效应的影响,加入季度时间截距项。
模型一:建立总资产回报率(roa)收益模型:
风险水平的衡量选用被解释变量贝塔系数(beta),建立模型二。同时,考虑时间效应的影响,加入季度时间截距项。
模型二:建立贝塔系数(beta)风险模型:
本文运用Stata120统计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为了筛选出合适的回归模型,本文分别对上述两个模型做了混合最小二乘法回归(OLS)、固定效应回归(FE)和随机效应回归(RE)。之后,用F检验、BP (Breusch-Pagan) 检验和Hausman检验进行假设检验,对比发现,本文回归模型更宜采用混合随机效应模型。以回归模型一为例,模型筛选结果如表7所示。
三、结论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收益水平更高
模型一roa的回归结果得到如下结论:与独立银行相比,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收益水平更高。回归模型中fhc前系数0063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示金融控股公司委托代理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有权自由灵活地安排项目、分配权力。项目产出和风险控制这两部分工作任务均可由金融控股公司自行承担,也可委托给子公司承担。通过委托代理,金融控股公司对产出和风险控制权进行了最优化的配置,不仅提高了收益,而且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抵抗风险。同时,资本充足率(car)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提高公司的稳定性水平,不仅保证了正常的运营,而且可以增强盈利能力。成本收入比(cir)的系数为负,在1%的水平下有显著影响,说明成本收入比越低,公司获利能力越强,金融控股公司可以通过成本管理来提高盈利水平。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水平更低,风险控制能力较强
模型二beta的回归结果得到如下结论:与独立银行相比,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风险水平更低,外部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回归模型中fhc前系数-02668为负,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模式有助于降低外部风险水平,其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更强。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宏观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能够更好地化解风险,进而降低自身的外部风险水平。尤其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和2010年的次贷危机中,金融控股公司能够更好地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
同时,回归模型中总资产变化率(grta)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公司规模的扩张会导致外部风险增大。通过上文分组数据的显著性检验可得到:独立银行的总资产增长率平均为6596%,远大于金融控股公司的4431%。由此看出,独立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获得利润,急剧扩大自身总资产规模导致其面临的外部风险增大。成本收入比(cir)的系数00092显著为正,说明成本收入比低,应对风险的成本使用效率越高,风险控制能力越强,进而导致外部风险水平越低。另一方面,结合上文中分组数据的显著性检验也可看出,金融控股公司的成本收入比30820%显著地低于独立银行32559%,其成本控制能力更强,成本使用效率更高。
(三)银行的财务指标对其收益水平和风险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本文的回归分析中,我们综合考虑了银行的规模、稳定性、运营效率和资产配置能力这四大方面,分别选取了总资产变化率(grta)、资本充足率(car)、成本收入比(cir)和存贷比(ldr)作为控制变量,综合衡量了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
关于总资产变化率(grta),在模型二中,grta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公司规模的扩张会导致外部风险增大。商业银行不可盲目扩张资产,在总资产快速增加的同时,继续完善和强化资产约束,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外部风险预警和控制。
关于资本充足率(car),在模型一中,car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提高公司的稳定性水平,不仅保证了正常的运营,而且可以增强盈利能力。作为衡量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商业银行法》对资本充足率有详细的规定,此外,人民银行也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①〓〓①参见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即资本总额月末平均余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之间的比例应大于或等于8%;核心资本月末平均余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的比例应大于或等于4%。”
关于成本收入比(cir),在模型一中,成本收入比下降均可显著地导致银行roa水平的提高。成本收入比越低,公司获利能力越强,金融控股公司可以通过成本管理来提高盈利水平。成本收入比指标是银行成本控制能力的反映,也是其经营效率的体现,具有较低成本收入比的银行往往更加受到市场推崇。
综上所述,总资产变化率、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和存贷比等一系列财务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银行的收益水平和风险。公司规模、稳定性、运营效率和资产配置能力等对公司的收益和风险有着显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Allen N. Berg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nd earnings in banking [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95, 27(2): 432-456.
[2]Berger A.N., Emilia Bonaccorsi. Capital struc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 A new approach to testing agency theory and an application to the banking industry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6(30):1065-1102.
[3]Ellul A, Yerramilli N. Stronger risk controls lower risk: Evidence from U.S. bank holding companie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3(5):1757-1803.
[4]Kevin J. Stiroh, Adrienne Rumble. The dark side of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U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6, 30(8): 2131-2161.
[5]Kwan S H, Laderman E S. On the portfolio effects of financial convergenc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s [J]. Economic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1999(2):18-31.
[6]Lieven Baele, Olivier De Jonghe. Does the stock market value bank diversification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7(31):1999-2023.
[7]Proefschrift.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ion wi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R].Working Paper, 1999.
[8]Yeager T.J., Harshman F.E. The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ct: Evolution or Revolution [R], Working Paper,2004.
[9]刘伟,黄桂田. 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J]. 经济研究,2003(11):14-21.
[10]郭威. 我国银行业结构、竞争与效率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9):42-52.
[11]夏秋. 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经济问题,2007(8):111-113.
[12]熊鹏. 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经营绩效研究[J]. 财经论丛,2008(1):51-58.
[13]张涤新,邓斌. 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绩效[J]. 管理科学学报,2013(7):66-79.
[14]郑录军,曹廷求.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2005(1):91-101.
[15]周路. 中国商业银行外部风险研究[D].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2009:50-86.
[16]周琛.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经营风险的模型回归分析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1(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