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玲 邱昕光 刘敏 王可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金玉玲 邱昕光 刘敏 王可
目的 观察综合干预措施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94例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除给予必要的日常用药外,不加任何限制及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锻炼、饮食营养指导、戒烟、家庭氧疗、心理支持等综合干预措施。9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戒烟率、再住院率、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再住院率降低,戒烟率较高,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24.90±3.72)分比(17.65± 3.30)分]及多因素分级系统(BODE)指数(6.71±1.56比4.26±2.07)均降低,6分钟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程度均有改善(P<0.05)。但2组间体质量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综合干预能降低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干预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及老龄化增速,慢性病作为导致老年人早死、早残和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疾病管理已经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相关的健康管理研究也较多,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仍是重治不重防。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综合干预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的COPD患者共94例,其中男62例,女32例,年龄60~91岁,平均(79.2±7.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COPD诊断标准[2],且能配合各种问卷调查和检查。排除合并有心脏并发症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有精神或意识障碍者、其他严重影响肺功能的肺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前登记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状况、身高、体质量,评估其生活质量、运动能力。对照组除给予必要的日常用药外,不加任何限制及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锻炼、饮食营养指导、戒烟、家庭氧疗、心理支持等综合干预措施,9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戒烟率、再住院率、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1.2.2 干预内容:对干预组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主要包括COPD防治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日常用药及饮食指导、家庭氧疗、戒烟宣传、心理疏导等,并每周1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对上述干预内容进行强化、患者目前的身体状态、后续干预措施的调整等。
1.2.3 效果评定:生活质量评估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运动能力评估按照美国胸科学会(ATS)制订的“6分钟步行指南”测试6 min步行距离(6MWD)[3]。BODE指数[4]是一种多维分级系统,包括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气流阻塞程度(degree of airflow obstruction,O)、呼吸困难程度(dysp⁃nea,D)及运动能力(exercise capacity,E),可以有效预测COPD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其中气流阻塞程度采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表示,呼吸困难程度采用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表示。按照不同结果划定各项得分,4项分值相加即为BODE指数分值(0~10分),得分越高,健康越差,具体见表1。距试验结束持续3月未吸烟者为戒烟成功。试验期间若同一人多次住院则再住院人数不累加。
表1 BODE评价系统评分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戒烟率及再住院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干预前2组基本指标比较 干预组平均年龄(78.5±9.7)岁,吸烟者3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81.2±6.4)岁,吸烟者38例。干预前2组患者在年龄、吸烟人数、BMI、FEV1%、CAT评分、BODE指数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干预前后2组间指标比较 干预前后2组自身指标比较,干预组在CAT评分及MMRC方面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呼吸困难程度加重,MMR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间CAT评分,6MWD,MMRC和BODE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对照组再住院14例,戒烟3例,干预组再住院6例,戒烟1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干预前后及2组间BMI、FEV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x±s,n=47)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具有不可逆气道损害、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5大疾病,第3大死因[5]。目前的药物治疗以减少或消除患者急性加重期症状为主,但不能改善其稳定期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据调查显示,84.1%基层医院内科医生认为COPD稳定期需要治疗,且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6]。
CAT评分量表是针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项测试,包括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3个方面的8个问题,分值范围为0~40,分值越低表明COPD患者的健康状况越好。本研究显示,干预后干预组CAT评分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精神面貌。大多数老年慢性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而有研究表明,抑郁可能是影响COPD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的独立危险因素[7],故对COPD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是一项重要的干预措施。从表2可以看出,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BODE指数上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差异主要表现在MMRC和6MWD方面,FEV1%、BMI则改善不明显。FEV1%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主要指标,也是COPD严重度分级的依据,本研究表明综合干预主要通过影响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来改善其病情及预后,并不能逆转其本身已具有的气道损害。
本研究显示综合干预不但能够改善患者出院后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且能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从而减少医疗支出。吸烟作为COPD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其导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主要与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使小气道发生炎症反应有关。有研究表明,戒烟3月即可改善体内氧合情况,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的恶化,且随着戒烟时间延长,效应越明显[8]。COPD中、重度患者大多合并营养不良,也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也把饮食营养指导作为干预内容之一,建议COPD患者应以高热卡、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为主。
2009年已有相关报道提出COPD患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9],但至今多数稳定期患者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健康宣教的力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加强自我管理。上级医院应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配合,共同制定一个长期、有计划、系统、规范的干预管理措施,改善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降低卫生资源的消耗。
[1] 亓晓,张普洪,张勇,等.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2):214⁃21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46(3):8⁃17.
[3] ATS Committee on Proficiency Standards for Clinical Pulmo⁃nary Function Laboratories.ATS statement:guide⁃lines for the six⁃minute walk test[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6(1):111⁃117.
[4] Celli BR,MacNee W.ATS/ERS Task Force.Standar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PD:a sum⁃mary of the ATS/ERS position paper[J].Eur Respir J,2004,23(6):932⁃946.
[5] Rabe KF,Hurd S,Anzueto A.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6):532⁃535.
[6] 谢红,陶臻,唐少文,等.南京市基层医院内科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和治疗现状的调查[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6):457⁃460.
[7] 张海琴,李燕芹,刘斌,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1):15⁃17.
[8] 张勃,张庆,邢志俐,等.戒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1):34⁃35.
[9] 王向国,洪倩,王德斌,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群的健康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1):75⁃77.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IN Yu⁃ling,QIU Xin⁃guang,LIU Min,WANG Ke.
Department of Cadre Ward,Tiany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64,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Methods Ninety⁃four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ecessary medication without any restrictions and guidance.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cluding the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diet guidance,quit smoking,oxygen therapy,psychological sup⁃por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of quit smoking rate,re⁃hospitalization rate,exercis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dex after 9 month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re⁃hospitalization rate was low⁃e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quit smoking rate was higher,the CAT score(24.90±3.72 vs 17.65±3.30),BODE index(6.71±1.56 vs 4.26±2.07)was lower,6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6MWD),degree of dyspnea were improved.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body mass index and FEV1%pred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s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rate of re⁃hospitaliz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PD in stable stag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prognosis.
age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R 563
A
10.3969/j.issn.1003⁃9198.2015.03.016
2014⁃06⁃29)
430064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干部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