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女青年这种病,得上就是终生的不治之症,敏感伤怀易幻想,无安全感爱流浪,难以被人理解只好不停地写写写,就算得到幸福也都是稍纵即逝过眼云烟,自动代入张爱玲三毛亦舒张艾嘉林青霞等一干到老了还扯上梦想、青春、爱情等美好字眼感染大众视听的跨界女神们。“文艺女青年”这几年成了主流词汇,在各种书籍杂志和网站上不时会有讨论,大概是爱之则吃穿行止莫不合辙,恨之则避之唯恐不及。这倒也不是问题,非此即彼,总有一个标签要站出来挨枪子,我记得前两年是“小资”。“小资”是有经济和容貌门槛的,而“文艺女青年”贩卖的是情怀、学识和气氛,受众更为宽广品流也更为参差多元。且不论在这个大标签之下抹杀了多少个人细节,单就这个标签来看,也算界限清楚:基本是大学毕业后、结婚生子前的这个阶段的姑娘们,文科生,看书,不特别艰深但译本居多,穿戴不出格但也不苟且,有钱旅行没钱移民,偶发的郁郁寡欢,轻微的格格不入——这样就可以被简单粗暴的划归为文艺女青年了。
文艺可以作为一种爱好,但永远都不是生命的全部。生活是踏实的、接地气的,你所有的纤细、敏感、伤春悲秋在生孩子这件事的面前都会变的微不足道。在某些时候你不是女人,甚至不是人。“从怀孕开始,你的语言使用就身不由己了,你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回答医生提出的各种尴尬问题,你要协调丈夫、婆家和娘家的三角尖系,你要经过各种常规产检的历练,还要忍受孩子给你带来的阵痛,这还不提因为怀孕没办法接的活、没办法升的职和没办法加的薪。”你变得很难控制情绪,甚至不能自理:你需要帮助,但作为文艺女青年的傲气又让你羞于后齿。而本书则辛辣直白地告诉你: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绝对会面临的情况。真是句句躺着都中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