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配合治疗观察

2015-05-24 16:29:11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病患者收缩压

邹 滔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配合治疗观察

邹 滔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在传统治疗过程中加入健康教育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治疗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入健康教育项目,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降压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根据健康教育前后血压症状和心理健康数据比较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治疗项目的增加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应用推广。

原发性高血压;健康教育;治疗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缺乏自身确切成病原因的血压疾病, 此种情况的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人群病患中占多数[1]。医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时需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高血压是一种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 病情原因形成较为多样化, 病情严重时会致使心脏出现问题,血管会在结构上出现乱位的病理变化, 血管功能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受到影响导致死亡和病残的风险性[2]。因此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掌握和治疗程度密切相关, 患者需要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有正确了解, 并知道在治疗中如何运用降压药发挥其最大的治疗效果;若患者不了解自身病情盲目用药, 不仅对患者的病情痊愈产生不良的影响, 也会对患者血压的状况产生未知改变, 严重时可能会因各种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所以为了能将治疗药物发挥最大疗效早日治愈疾病, 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以及医疗知识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对2012~2014年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对100例患者在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中增加了健康教育措施,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应用推广,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2014年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的高血压治疗标准,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从中挑选200例患病时间≥1年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治疗组中女52例,男48例, 平均年龄55.12岁;高血压1级56例, 2级44例。对照组中女60例, 男40例, 平均年龄54.88岁, 高血压1级55例, 2级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中20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 并积极配合治疗研究项目, 不同的血压级别患者进行不同级别的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单纯给予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入健康教育项目, 具体如下:医疗护理人员应将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比如高血压突发性情况应对方法、日常用药须知、患者生活起居注意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和运动注意事项等整理成一本容易识别记忆的系统性的手册, 分发给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并且建立心理测评表对患者心理进行测评。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患者可以教会其或家属学会血压测量器的使用方法、食物养生方法和对病情有益的运动方法, 以及心理健康对身体疾病状况的影响, 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给予不同的心理治疗, 在患者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病情时给予一些防治抑郁症的药物。社区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 让区域较近社区的患者相互认识, 建立一个交流平台, 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心理上的孤独无助感, 让患者相互交流病情介绍各自成功的经验, 增加对病情治疗痊愈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 根据心理健康情况评测表进行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的数据测量, 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收缩压和舒张的测定, 并判断治疗效果。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 收缩压下降>20 mm Hg以上, 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到达正常指标。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 收缩压下降20 mm Hg,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没有降至正常指标。无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收缩压下降<20 mm Hg。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的数据发现, 治疗组的心理行为前后数据的变动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压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治疗后, 治疗组显效60例(60%), 有效38例(38%), 无效2例(2%);对照组显效40例(40%), 有效32例(32%), 无效28例(2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测评数据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压症状的比较(, mm Hg)

表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压症状的比较(, mm Hg)

注:两组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组 100 159.0±20.0a 92.5±6.9a 140.0±12.0b 70.1±6.1b对照组 100 160.1±18.9 91.8±7.0 152.0±10.0 86.3±12.4

3 小结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由于基因的先天因素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常因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 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子女患高血压病的几率明显增加, 特别是一胎多子者, 如父母都患有高血压疾病,子女患病风险率就高达50%;如父母均未患有高血压疾病,子女得高血压疾病的几率仅为3%。引发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原因还与氯化钠的摄入量相关, 据研究显示[3], 食物摄入量中如每天增加氯化钠2 g, 则会使收缩压增加2 mm Hg和舒张压增加1.2 mm Hg, 而中国人对盐的摄入量较西方人多, 高血压患者发病几率也增加, 高盐、低钾食物的摄入就是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的发生与身体脂肪的堆积与分布也有关系,例如腹部脂肪聚集越多, 血压水平就越高。肥胖会增加心血管和心脏的负荷;中国人喜饮酒的特点也导致高血压病患病率的增加;长期从事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也较大;有时其他病症的发生也会引起高血压症状, 例如肥胖症、烟瘾、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4,5]。

总之, 健康教育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十分重要, 使患者掌握高血压知识, 调节好心理状况, 使患者在自我保健意识上有所增强, 是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重要举措。

[1] 蔡海娟.浅谈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9):2381-2382.

[2] 汪秋菊.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16):5-7.

[3] 李国洪, 尹瑞华, 凌兰芬, 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认知水平的变化.黑龙江医学, 2012, 36(7):555-556.

[4] 宾庚玲.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当代医学, 2010, 16(13):106-107.

[5] 杨晓玲.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分析.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3, 26(12):5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72

2015-03-05]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病患者收缩压
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14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6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