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萍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对策
余海萍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80例心血管病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 80例无肺部感染的心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整理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经对症治疗后, 两组患者心血管症状明显好转;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有所缓解, 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 复查X线肺部炎症好转, 复查血常规白细胞(WBC)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卧床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给予相应防治和护理措施, 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心血管病;肺部感染;影响因素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多并发肺部感染[1], 会加重病情, 延长住院时间, 严重时导致气道阻塞增加致死危险。因此临床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也应重视对肺部感染的诊断和预防。本文分析了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住院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 男43例, 女37例, 年龄23~86岁, 平均年龄64.5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稳定型心绞痛21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其他6例。同时随机选取80例为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40例, 女40例, 年龄21~85岁, 平均年龄63.5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稳定型心绞痛22例,急性心肌梗死14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其他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制定明确的诊断标准,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根据药敏试验和痰培养结果给予抗菌治疗, 应用2.0 g头孢吡肟, 静脉滴注, 2次/d;应用0.4 g莫西沙星, 静脉滴注, 1次/d;指导患者适量运动, 锻炼呼吸肌功能, 以提高免疫力, 预防感冒;给予防栓和循环改善治疗;对心力衰竭者可应用曲美他嗪片、螺内酯、利尿剂以改善心功能。
1.3 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症状;体温升至38℃及以上;肺部听诊可听闻啰音;经X线检查显示肺部炎症;经血常规检查, WBC≥10×109/L;经痰培养检查存在致病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对症治疗后, 两组患者心血管症状明显好转;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有所缓解,体温恢复正常, 肺部啰音消失, 复查X线肺部炎症好转, 复查血常规WBC降低。
2.2 两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两组在年龄、心力衰竭、COPD、长期卧床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n(%), n=80]
近年来, 我国已经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心血管病起病急,容易发生感染, 尤其是肺部感染, 对患者康复产生严重影响。本次研究中,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症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超过65岁、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伴有心力衰竭或COPD、长期卧床, 侵入性操作是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低下,且多伴有其他并发症, 尤其是COPD, 会降低自身气道黏膜的功能, 导致分泌物或黏液滞留, 容易引发细菌滋生, 而且COPD所致低氧血症也会影响肺毛细血管[3], 减少活性物质,导致血气失调, 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患者的活动量较少, 无法顺利排出气道分泌物, 增加了感染风险;侵入性操作会对患者的皮肤黏膜造成一定损坏, 也容易感染细菌;心力衰竭者多需要卧床静养, 而且其肺水肿、肺瘀血的发生几率较大[4], 容易导致支气管黏膜萎缩, 从而引发下呼吸道感染。
本次研究中, 针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积极对症治疗, 其心血管疾病得以好转, 患者体温稳定、咳嗽咳痰症状缓解, 白细胞计数减少, 肺部炎症减轻,单肺或双肺啰音消失, 提示临床治疗这类患者应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密切观察、及时诊断, 根据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结果有效进行抗菌治疗。②通过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 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对营养不良者可补偿白蛋白、氨基酸、血浆或高营养液[5], 对长期卧床者应协助其被动锻炼, 以增强免疫力。③控制基础疾病, 给予适当营养支持;④对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供氧、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洋地黄等对症处理。⑤加强对气管插管、气道切开、吸痰等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的临床干预[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避免分泌物或异物进入气管, 严格消毒医疗用品。
综上所述, 导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 应针对引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给予相应治疗和预防对策, 以降低感染率和致死率。
[1] 陈伟宁.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型尿钠肽水平变化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2(6):1178.
[2] 何洪静.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肺部感染3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西南国防医药, 2007, 17(6):798
[3] 周继旺.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干预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8):1081.
[4] 王凤英.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5):1012.
[5] 高玉梅.浅析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7):904.
[6] 陈丽芳.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24):41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08
2015-03-13]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