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涛
口腔颌面部囊肿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朱庆涛
目的 观察开窗减压术用于口腔颌面部囊肿的实际疗效,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4例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开窗减压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32例(囊肿刮除术进行治疗), 术后随访3年, 记录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3年复发率分别为6.25%(2/32)及28.13%(9/32),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窗减压术用于口腔颌面部囊肿的治疗, 具有疗效满意, 复发率低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开窗减压术;口腔颌面部囊肿;囊肿刮除术
颌骨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 临床治疗手段较为多样化, 传统的囊肿刮除术具有创伤大, 术后复发率高的缺点,而颌骨切除尽管能够彻底切除病变组织, 却导致了功能障碍,影响了面部美观, 且具有操作难度较大的缺点。为寻找一种创伤较小, 复发率较低的手术方式, 本次研究以64例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和比较了行开窗减压术及囊肿刮除术患者的3年复发率, 旨在评价开窗减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选取本科于2007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64例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 入选标准:①明显的上/下颌骨膨隆, 伴或不伴牙齿松动及疼痛;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X线可见颌骨向一侧膨隆, 穿刺可见褐色液体;③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恶性病变;②既往有颌面部手术治疗史;③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 其中观察组男22例, 女10例, 年龄37~83岁, 平均年龄(55.2±9.3)岁, 病变最大径4~8 cm, 平均径长(6.3±1.5)cm;对照组男20例, 女12例, 年龄41~81岁, 平均年龄(54.7±9.5)岁, 病变最大径4~8 cm, 平均径长(6.5±1.7)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 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手术, 开窗部位选择离囊肿最薄弱区域最近处, 切开粘骨膜瓣后剥除骨膜, 去除暴露的薄骨片, 切取囊壁组织行病理检查, 用弯血管钳破坏囊内间隔, 彻底冲洗囊腔, 填塞碘仿纱条引流。1周后去除纱条, 冲洗囊腔, 先用碘仿纱条暂时填塞囊腔, 位置略低于骨创口, 取模后用石膏灌注。囊肿塞采用自凝塑料制作, 固位于囊肿创口近侧邻牙上, 覆盖囊肿创口处牙槽嵴, 边缘向颊舌侧及近远中伸展5 mm左右, 嘱患者按时用注射器吸取生理盐水冲洗囊腔, 每天睡前刷净表面,随访3年, 行X线检查视囊腔缩小情况考虑进行二期囊肿刮除。对照组采用一期囊肿刮除术治疗, 两组患者均随访3年观察囊肿复发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病例随访3年, 观察组32例均在1年内可见囊腔体积变小, 新骨形成, 腔内密度增高, 其中23例行二期刮除术, 术后2年内22例颌骨结构完全修复, 1例复发, 行刮除术处理;8例未行二次手术, 随访3年, 7例骨缺损完全修复, 1例复发, 行二期刮除术处理, 1例仅残存浅凹陷不需手术。对照组随访3年, 23例骨缺损完全修复无复发, 9例复发,再次行刮除术处理。两组随访复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复发率对比(n, %)
颌骨囊肿中晚期可造成患者颌骨组织严重破坏, 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影响咀嚼功能及面部美观, 甚至诱发癌变[1]。囊肿刮除术曾是治疗颌骨组织的主要外科方法, 然而该术式术后复发率很高, 且部分严重患者需要大量切除颌骨组织并采用外来材料修复, 不仅增加了治疗费用, 也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咀嚼功能及面部美观[2]。医用生物蛋白胶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面部结构改变, 但费用较高。颌骨囊肿起源于颌骨组织内部残存的上皮组织, 这些上皮组织可在密闭的环境下形成囊肿, 且只能在密闭的环境下发育成长为囊肿组织。因此, 颌骨囊肿的主要外科治疗思想在于破坏囊肿生长所需的密闭环境, 开窗减压术就是在这一思想下提出并取得临床验证的[3]。
开窗减压术的操作原则是在颌骨骨质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开窗, 将局部囊壁切开引流, 从而降低囊内压, 消除囊内高渗状态, 避免囊液不断吸收水分, 阻断颌骨囊肿的生长机制[4]。由于开窗减压术平衡了囊肿内外压力, 已生成的囊肿内壁逐渐纤维结缔组织化, 促进骨质重建。开窗减压术的优点之一是操作较为简单, 门诊即可完成, 除少数骨质大量丢失造成骨折的患者, 多数不需要二次手术, 且减少了术后痛苦, 降低了复发率, 保持了颌骨的完整性, 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小, 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开窗减压术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预后优于囊肿刮除术, 提示开窗减压术用于颌骨囊肿的治疗是可行且安全的。本组患者无一例因未按时冲洗影响疗效或因冲洗繁琐拒绝接受治疗, 这与医护人员事前与患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取得良好配合有密切关系。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 对于某些囊肿较大的患者, 行开窗减压术后可择期行刮除术,此时不需要再次作切口, 手术创伤小, 不遗留瘢痕, 患者依从性较高。
综上所述, 开窗减压术用于口腔颌面部囊肿的治疗, 具有修复程度高, 复发率低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吉锋.美学原则在口腔颌面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4):204-205.
[2] 胡广伟,廖天安,甘成文,等.生物蛋白胶在老年颌骨囊肿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3):667-668.
[3] 甘成文,廖天安.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颌骨囊肿摘除术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2):220.
[4] 董青山,郭家平,李志进,等.口腔颌面部急性炎症期病变的手术处理.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7(8):484-4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056
2015-03-05]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