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红
市场经济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评价定位的思考
文|江红
市场经济冲斥着每一个领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倡导等诸多的发展变化都对高等职业体育教育、体育课程目标评价的定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体育课程的目标及评价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融合起来,它的基本思路是:符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学科交叉文化的渗透“人本化”的定位健康第一的体现。
市场经济需要高职院校向它输送能够发展市场经济的各 类复合型的人才,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经济社会是最能说明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体育课程目标评价必须建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联系,实现体育教育既健身又育人的多重功效和价值。
现阶段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知之甚少。学生上课机械被动,缺少与教师合作学习、参与课程建设、做学习的主人的意识,不积极提问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教学质量基本反映在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上,素质全面教育难以实现。
现阶段体育课程目标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意义价值的一种引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的,只评价技能的水平及出勤的次数,自然造成上述所说的问题,究其根源必须改变现行的目标评价体系,与市场经济发展建立必要的联系。
笔者认为站在市场经济的视角上思考体育课程目标评价定位是最近距离的与教育的真正目标、与市场相融合。社会是最能说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优劣,体育课程目标评价体系的定位必须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建立紧密的联系,体育教育才能为高校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笔者认为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基本还是以单一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作为最终的指标进行评价。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业要求用多元化的量化的数字概括说明其质量及业绩,它的目标和评价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对照这样的评价,体育课程的目标评价缺乏对学生的与教师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人文修养等非智力的社会性因素进行教育和评价,现在的评价与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脱节,体育课程目标评价滞后,有失全面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需求,学生盲目的完成评价要求,终生体育难以实现。
体育教育是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的一部分。各行业领域为谋求更好的持续的发展,纷纷进行整合、合作、对话,体育教育无不例外要更好的持续的发展,课程评价中运动能力也应与其它文化等进行对话,它可以进行体育与人的健康发展、与为社会服务、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多元发展。对它目标评价的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对教学管理的有效建议”和“群体活动的参与、组织、推广”中。经济发展到今天,体育教育的目标不应局限于强身健体,应归还他原本的体育教育在人生哲学、与个体的信仰、情感相联系的特殊作用。目标评价制定中要重视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突出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使其特有的教育潜能得到发挥。对它的目标评价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与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中。增加体育学科的科技文化含量,强调实用化、生活化、多样化和综合化,增加学科间的合作和整合,这既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延伸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突显了体育教育的价值。现阶段高校可以开设进行评价的课程有运动与自我保健、体育与营养、形体姿态礼仪与服饰等。对它的目标评价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交叉学科融合的有效创意表现”中。具体实施方法见下附表。
体育课程目标评价体系
市场经济的人文化的管理和经营是为创造更好的合作氛围、更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体育课程目标评价“人本化”的定位是以求达到先做人再学智慧的育人目的及体现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和促进其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尊重个人价值和学生自身的满足,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优秀表现,考量肯定阶段性的进步,以达到用人文化的评价标准去影响教育学生做个完整的人。对它的目标评价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阶段性表现”中。以往的评价主要针对项目的技能水平,教师讲授的相关的健身理论、锻炼意识能力的培养并未列入课程目标评价范围,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是不系统的断章枝节,“健康第一”递减为“分数第一”。市场经济发展对个体健康的需求是无庸置疑的,“健康第一”是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把教、学、练、评价统一起来,实现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过程与锻炼、养护的健身过程、体育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过程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过程及督促、结果评价的和谐统一。
上述体育目标评价定位的方法设立的项目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创造最广的教学效果、最深、最长久的影响学生,需要大量的相关工作者改变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建设中照搬体育运动项目教学的做法。学校体育蕴含着丰富的先进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教育;是连接学生和自然、学校和社会,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纽带。
(作者单位:青海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