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

2015-05-24 03:35:19吴传彩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城镇农民工

文|吴传彩



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

文|吴传彩

社会保障制度是世界文明发展到工业时代的产物,历经130多年的历史,现在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涵盖了城镇和农村的全部劳动者,它的主要内容涉及到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制度等。因此,探寻和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和国家政策,成为了非常迫切的需求。

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和农村的生产化差异的逐渐扩大,很多农民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效益,逐渐踏入城镇领域进行务工,他们在给城镇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面对着自身社会保障缺失的现实,总体来看,每年的农民工讨薪事件层出不穷,他们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现行的户籍政策决定了农民工的农民身份很难改变。在我国实行的是城镇户籍制度和农村户籍制度双重标准,而这两种户籍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居住和生活待遇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农民工进入城镇进行工作和生活,但是他们本身还是属于农村户籍身份,其虽然是在城镇生活但是享受不到城镇化发展的便利。而这种差异化的户籍身份模糊性带来了其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的差异,农民工在企业用工过程中遇到明显的户籍区别对待,也常常被各种带有歧视性的制度所束缚。

农民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很难实现。我国当前的经济体系还处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形势,很多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私营、民营、三资企业将招工对象设定为工资低廉、没有劳保的农民工,这就导致我国的农民工大部分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着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一线生产工作。农民工进城工作的目的就是赚钱,改变家庭生活状况,他们的工作大多属于流水线或者生产效率比较低下的工种,工作环境差,工资低。这些社会环境和农民工的工作环境都决定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意识淡薄,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差,农民工频繁流动,其经济效应很难得到体现。

社会保障的差异决定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无法落实。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城市人群由于其工作性质和企业的用人制度,大多享有长期和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也使得其所服务的企业能够建立长期的用人机制,发挥社会保障系统的经济效应。农民工在城镇的企业工作,用人企业因为其农民工身份,往往采用少社保或者无社保的形式来雇佣农民工,从而能够减少运营成本,而农民工的流动性决定了其社会保障制度很难延续,农民工的经济利益诉求很难得到满足,农民工很容易因为家庭变故或者自身工伤而致贫。

探寻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

我国的地域广阔,人员众多,因此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系统非常重要。农民工社会保障想要得到健全和完善,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贯彻和执行,就必须认识到农民工社会保证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设身处地的为农民工考虑,为他们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制度,使得他们能享受到更多平等的待遇。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企业和谐发展。企业生产的核心环节是员工,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农民工减少区域流动,能够保证企业聘用的都是拥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工人,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都能大幅提高。企业只有努力加强农民工在诸如医疗卫生保健、养老保险制度和教育培训方面的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才能给农民工提供一个长期而又稳定的就业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工的劳动效率,充分实现企业经济的有序增长,从而能够满足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所需要的员工机制。另外,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联合调查,农民工依然是我国传统高强度、低附加值和高风险企业的用功主力,这些低收入的行业,只有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保证农民工能够做到“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能够维持行业运行的稳定性。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了社会资本来源。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劳动者,他们是社会保障的拥有者和实施者,通过现有的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障资金才能支付失去劳动能力人群的社会保障金。通过农民工所缴纳的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充分实现养老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的良性循环,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资本来源,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基金的资本积累速度,提高社会消费比例,从而能够对于社会的经济增长发挥良性作用。此外,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可以保证城市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而众多的农民工的涌入可以大大减轻目前日趋老龄化的城市社会保障系统的资金来源。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一体化的深入开展,农民工的队伍不断壮大。相比较其他劳动群体,农民工对于社会保障的需求更加迫切,其社会群体中的最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比重比较大。通过在农民工群体中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解决社会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实现社会救助,而通过向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进行倾斜,才能够保证社会发展的稳定,也间接为经济体制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都在城市,完善的农民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可以扩大农民工的消费需求,从而对促进当地社会的经济增长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

农民工是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时代产物,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发展的社会现象,也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农民工是我们这个社会群体的建设者和付出者,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理应得到有效保障,只有将农民工引领到城镇发展中来,通过社会保障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应,才能引导他们充分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能够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作者单位:临沭县大兴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城镇农民工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 06:16:28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文化边城镇远
中华民居(2020年6期)2020-06-09 05:47:48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40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