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于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98-01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作业设计不科学,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形式多样、富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好做”、“乐做”,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提高作业的实效性。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对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谈几点看法:
1 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有动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不应被动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接受知识轻松,才能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兴。因此,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做”变成“爱做”,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设计作业。譬如:放学后,小明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 )长的钢笔和
5( )厚的练习本,在面积约96( )的书桌上做起了作业。6( ),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 )。吃完晚饭,小明复习了一会儿功课,喝了一盒125( )的牛奶,9( )准时上床睡觉。在形式上,也可以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练习。
2 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如:小光家的客厅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正方形的边长2分米,长方形的长3分米,宽2分米。
方案一 每块5元 方案二 每块7元
(1)第一种设计用了90块地砖,计算这个客厅的面积?
(2)第二种设计需要多少块地砖?
(3)哪种设计比较便宜?便宜了几元?
让学生根据次信息进行提问,并自行解答。
3 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业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如笔者在教二年级《解决问题》后设计了如下的作业:(1)王林今年11岁,比爸爸小28岁,爸爸今年几岁?(2)王林今年11岁,比爸爸小28岁,今年爸爸和小明共几岁?(3)王林今年11岁,爸爸39岁。当王林34时,爸爸几岁?此种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 注重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生活与数学的融通,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即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改等方面不拘泥于课本。现实的数学问题一般都比较复杂,包含的条件信息不是非常明显或完备,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现象背后理清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生活才是最广阔的学习场所,作业内容设计可以更多地引入生活情境,或者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实际生活事例掌握知识技能。如三年级数学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分与合,可以出这样的题( )+( )=10,看谁写的多,而且不重复。学科融合性作业,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写日记,这时可以教学生写数学日记,将数学知识写进日记,学生会有很大新奇感,而且能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习题的运算过程或答案应该不是唯一的,作业的评改不必由教师个人包揽,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相互批改,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培养学生自我检查、反思的习惯。
5 注重作业设计的综合性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要融为一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智育与德育应当在课堂内外形成有机统一。通过作业强化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固然重要,但注重健康的人格品质培养也不容忽视。因此,作业设计应当尊重生活常识,还原生活本真,尊重科学,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例如,统计知识的作业,可让学生做一个月的“小当家”,记录当月的水电费与零花钱等,一个月后再与其他同学的统计加以对比,看看谁家的费用较少,研究家庭人口多少与资源耗费量的关系,进而与节约能源、环保等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完成这一作业,学生要自己动手设计表格、整理资料,要坚持每天记录,又要计算汇总、对比,还要研究其中的数量关系等,在这一过程中,用到了加减乘除、统计图表、比较大小的基础知识,了解了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培养了细心、持之以恒等精神。
总之,教学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在备课中的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让作业内容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