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兰,杨 法 (.广东省深圳流花医院,广东 深圳 5800;.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403)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治疗[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2 例别进行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 年1 月~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2 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彩超检查结果均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70 例,年龄35 ~53 岁,平均(41.50±1.50)岁。微创组患者72 例,年龄34 ~52 岁,平均(41.50±1.00)岁。两组患者对比平均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均排除手术禁忌证、麻醉药物过敏和精神类疾病、重症心血管疾病,并且子宫肌瘤大小均在2.0 ~6.5 cm 之间。
1.2 手术方法:常规组患者70 例进行常规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首先,患者入手术室后选取平仰卧位,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连接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符合手术标准后进行静脉给药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意识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常规手术消毒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72 例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工作和麻醉方法同常规组患者,于脐周做2 ~3 cm 的手术切口,进行气腹准备工作,成功后进行其他2 个手术切口后,插入腹腔镜手术系统,开始手术治疗,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监测,注意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 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微创组2 例患者因过于肥胖,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42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无一例因手术操作导致术中和术后严重不良后果和死亡病例发生。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组别 例数 时手间术(操mi作n)术量中(出ml血)住时院间治(d疗)成[功例手(术%)比]例常规组 70 54.5±15.5 478.5±54.5 10.5±3.5 70(100.00)微创组 72 42.5±10.0 268.5±26.5 5.5±2.5 70(97.22)P 值 <0.05 <0.05 <0.05 >0.05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术前选择合适的手术病例,有资料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成功率与患者肌瘤的大小、位置及数目有直接关系。国外文献报道,当肌瘤直径超过6 cm 时,由于子宫创面较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手术困难,且据相关文献报道,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与肌瘤体积成正比[2-3]。笔者主要针对子宫肌瘤大小2.0 ~6.5 cm 进行剔除手术治疗,因此成功比例较高。
对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2 例进行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治疗,治疗结果显示在妇科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中,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的剔除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发生,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应用[4-5]。
[1] 曲 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0 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9.
[2] Rovio PH,Heinonen PK.Transvaginalmyomectomywith screwtraction by colpotomy[J].Arch Gynecol Obstet,2006,273(4):211.
[3] 周 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动脉阻断对卵巢功能及妊娠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36(3):332.
[4] 张 红,朱彦玲,赵丽杰,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2(6):354.
[5] 王阿娟.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50 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A):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