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郁玲(广东省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000)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012年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炎患者180例,年龄23~60岁,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其中联合治疗组使用抗感染加人工配合阴道冲洗上药,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
1.2 主要症状:本研究患者症状主要为月经期间腰骶疼痛、下腹胀痛,白带较多,呈淡黄色,月经过多且痛经严重等。
1.3 辅助检查:进行白带涂片180例,其中165例出现异常,占91.7%,所有病例中有70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泌物培养,结果表明有36例患者出现常见菌群;菌群中有15例为淋菌,占21.4%。20例为衣原体和支原体,占28.6%。
1.4 治疗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通过广谱抗生素治疗,在3个疗程左右后再次检查,如果病情好转,对药量进行控制,如果效果不明显,再次加量。针对联合治疗组患者,通过抗感染加人工配合阴道冲洗上药来进行治疗,一般在2个疗程后进行再次检查。在治疗时要多休息,如果患者使用了宫内节育器,需要取出以后再进行治疗。
1.5 疗效评价标准:对于进行子宫内膜炎临床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疗效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标准。显效:患者的子宫内膜炎症状已经消失,月经趋于正常且出现较为明显的好转,多项指标的检查基本上全部达标。好转:患者的多项指标检查已经趋于好转,月经也逐渐开始正常,子宫内膜炎症状减轻明显,只有部分指标还没有达到标准。无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等在治疗前后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月经也没有变化,各项指标不符合要求。
1.6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在治疗结束后4~6次月经后进行评价,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目前来说,在进行妇女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时,通常是通过周期中雌孕激素的使用来促使子宫内膜进行修复,较多的材料和证据表明这样的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部分子宫内膜炎患者在确诊后,通过人工周期进行药物治疗,能较大程度上促进原有子宫内膜的脱落以及新的子宫内膜的发育生长。然而,对于禁忌证状还是要合理控制,否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现在通常通过青霉素等药物的使用来治疗子宫内膜炎,而很多患者对青霉素等药物不敏感,是因为患者子宫发炎的原因是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过多,衣原体和支原体本身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因此效果一般,甚至不会有作用[1-4]。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通常来说,需要按照医生的治疗习惯进行试验,一般会进行分泌物培养加药敏试验的选择,这种类型的试验在进行阴道冲洗上药的过程中具有灵活的优点,也不会有适应证,患者只要没有心血管之类的重大疾病,都能使用治疗。在将急性炎性反应有效控制且子宫没有发生触痛后,再进行人工4~6个周期的治疗,对于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慎重使用,需要注意使用雌孕激素的禁忌证和适应证。此种治疗通常使用越早效果越明显,在患者口服后进行静脉滴注能够有效抗感染,疗程通常为2~3个经期。试验中,发现子宫内膜炎的菌群多为厌氧菌和格兰阴性菌,同时有1/3左右的是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对患者抗炎过程中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太过单一或死板。在渗出液培养加药敏试验或分泌物培养加药敏试验做完以后,需要根据结果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合理调整,有针对性的选择致病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子宫内膜炎会在2个疗程左右后好转,在好转后要加强巩固,还要继续用药,3 d后停止,同时对阴道炎采取相关治疗。在此过程中,要避免病情反复,尽量不要进行性生活以避免炎性反应的加重及传染,同时要避免逆行性感染及病情的复发。
因此,针对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的患者,需要让患者及时的进行药敏和病原体的培养,从而能科学的选择较为有效的敏感抗生素来实施治疗。医生要和患者一起建立起乐观而自信的心态,促使患者在治疗中不会由于暂时性的症状消失就不进行治疗,而是要根据治疗疗程严格观察病情进行规范治疗,如此才能完全治愈。
[1] 宋苏萍,宋苏萍,姜喜刚.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48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9,44(25):31.
[2] 闫丽华.慢性子宫内膜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92.
[3] 刘云云,邱秀群.3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治疗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0,6(7):76.
[4] 乐 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