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山,谢树轩,吴焕亮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金石卫生院内科,广东 潮州 515641)
肾绞痛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而临床上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占绝大部分,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肾区绞痛,患者难以忍受[1]。本文阶段性分析总结了141 例经临床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并绞痛患者的分组对症治疗,并进行疗效判断和比较。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 年6 月~2013 年12 月在我院就诊的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41 例,其中男84 例,女57 例,年龄18 ~70 岁,平均(42±10)岁。左侧72例,右侧69 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三组,观察组(n=48)、对照组1(n=46)和对照组2(n=47)。
1.2 病例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无异常、无胃肠道出血者、无药物过敏史、无精神病病史及心脏病病史者;②非妊娠妇女、计划怀孕的妇女及非哺乳妇;③不能合作者。
1.3 方法:对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1 组观察组和2 组对照组:观察组:48 例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注射液50 ~75 mg 肌内注射及654-2 针10 mg 静脉滴注;对照组1:46 例患者给予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以每公斤体重1 mg 的剂量肌内注射;对照组2:47 例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50 ~100 mg 肌内注射。于用药后15 min、30 min、45 min 和8 h 进行疗效判断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录入SPSS15.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本研究结果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用药后与对照比较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急性输尿管结石并绞痛发病机制主要为:①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内急促移动或突发嵌顿,导致疼痛感受器受到牵拉后引起剧烈疼痛;②输尿管壁黏膜水肿和平滑肌缺血使炎症递质增加,激活了更多的疼痛感受器,进一步加重了痛感[3-4]。目前临床多采用麻醉性镇痛药治疗,但易发生成瘾,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双氯芬酸钠的镇痛机制是:①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②具有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作用。临床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良好协调作用,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山莨菪碱为M 受体阻断剂,能够起到松弛平滑肌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起到镇痛作用,有利于嵌顿的结石松动及排出。
本研究中双氯芬酸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输尿管结石并绞痛临床疗效高达80%以上,不良反应不超过7%,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少的不良反应,无成瘾性。
综上所述,早期联用双氯芬酸钠和山莨菪碱解除泌尿系统结石绞痛快速有效、安全可靠,且两药价廉易得,值得在乡村基层医院推广。
[1] 严景陵.双氯芬酸利多卡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泌尿系结石致肾绞痛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0):87+114.
[2] 张 春,米忠友.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联合丁溴东莨菪碱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672.
[3] 韩来森,韩占江,尹金霞,等.输尿管结石并绞痛的药物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196.
[4] 陈镇钏,杨金定,陈钦迁.导丝引导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40 例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