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林 (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外二科,四川 乐山 614000)
近年来,随着胆结石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1]。其治疗方法复杂多样,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其中,在内镜技术的推动下,胆结石手术治疗方案逐渐由传统开腹手术向微创腹腔镜手术发展[2]。本研究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对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进行治疗,整体效果良好,现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 年6 月~2013 年12 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共计75 例,其中男性39 例,女性36 例,年龄29 ~68 岁,平均年龄(46.1±6.2)岁。患者病程在2 个月~2 年,平均(11.2±2.4)个月。整个研究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完成,并经过我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术前彩超或CT 检查,复查确诊后进行手术。所有患者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体位均为仰卧位,且保持头高脚低位,可适当左侧卧位。开腹组患者治疗中行传统开腹手术,行右腹直肌切口入腹。若有粘连需先分离粘连,清晰暴露手术野。确定胆囊及其附属结构位置后先分离胆囊动脉、后进行胆囊管结扎并游离胆囊。分离胆总管,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切口为1 ~1.5 cm,并在取石后进行冲洗。清洗干净后安置T 管,通过Winslons 孔进行引流管引流[3]。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术。术中打孔为四孔法。术中游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后夹闭,但可暂时保留,作为分离和切开胆总管的牵引。分离胆总管,可通过穿刺观察是否流出胆汁判定是否为胆总管。逐渐游离胆囊,并在胆总管充分显露后切开经胆道镜取石,切口为1 ~1.5 cm,若结石较大,可通过剑突下切口取出,并在取石后进行冲洗。清洗干净后安置T 管,切除胆囊,通过Winslons 孔进行引流管引流。两组患者术后基本处理相同。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 for windows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当P <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性别比(男/女)平均年龄 病程开腹组29 15/14 45.8±5.8 10.9±1.9腹腔镜组 46 24/22 46.6±6.4 11.8±2.7 t 值/χ2 值 0.001 4 0.546 2 1.565 5 P 值0.969 7 0.586 6 0.121 8
2.1 两种手术方法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基本情况。可见,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种手术方法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表1 两种手术方法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出(血ml量)手(术mi时n)间 通气(d时)间 住院(d时)间开腹组29 67.2±11.2 66.2±9.1 2.8±0.7 7.2±2.2腹腔镜组 46 55.4±8.9 57.9±8.3 2.4±0.6 5.7±1.6 t 值 5.054 4 4.062 9 2.635 0 3.413 5 P 值0.000 0 0.000 1 0.010 3 0.001 0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复发比较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明显可见,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疼痛和切口感染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二者残余结石和复发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复发比较[例(%)]
胆囊结石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结石,近年来受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原因的影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胆囊结石通常为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单纯的胆固醇结石较少,主要受患者个人饮食、内分泌、生活环境等因素以及糖尿病、肝硬化、高脂血症等疾病影响。患者主要表现为胆绞痛、上腹隐痛和胆囊积液,部分结石严重者可见胆囊肿大和胆汁淤积性黄疸[5]。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胆囊病变的手术方式,对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整体疗效较好[6]。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最佳治疗方法为同时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 管引流术。在腹腔镜技术出现之前为传统开腹完成上述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且其临床操作也日渐成熟[7]。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将胆囊切除术和内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胆囊切除术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对手术操作进行优化,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并降低手术损伤,更有利于临床治疗[8]。相关研究显示,腹腔镜技术可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手术操作。本研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患者的出血量为(55.4±8.9) ml 明显少于传统开腹患者(67.2±11.2) ml。同时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在对患者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的研究中发现,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为8.69%明显低于开腹手术患者的68.96%,且切口感染例数也明显少于开腹手术,术后恢复更好。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对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较传统开腹手术更为有效,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有利于临床治疗。
[1] 杨 伟,邵建林.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47.
[2] 宋 新,周 旅,姚本能,等.普通器械经脐单孔与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4):422.
[3] 谭 叶,刘新莲,张秦华,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比较及护理[J].广东医学,2012,33(23):3670.
[4] 段绍斌,居来提,邓明飞,等.采用国产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8 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4):531.
[5] 范琳峰,雷长江,邱志东,等.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4):414.
[6] 王振亮,李全生,田伯乐,等.4126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5):1645.
[7] 关 雷,于浩杰,李 群,等.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浆皮质醇和血糖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7):1150.
[8] 柳己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