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与分析*

2015-05-13 00:27:45赵学敏田生湖张潇璐
图书馆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云南数据库特色

赵学敏 田生湖 张潇璐

(1.云南大学档案馆;3.云南大学图书馆,云南昆明650091;2.云南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中心,云南昆明650221)

云南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与分析*

赵学敏1田生湖2张潇璐3

(1.云南大学档案馆;3.云南大学图书馆,云南昆明650091;2.云南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中心,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自CALIS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项目启动实施以来,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云南高校图书馆大都相继建立了体现本校学科专业特色或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网络对云南各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对数据资源、资源组织、资源导航和系统平台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建设中积累的可复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云南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调查分析

[分类号]G258.6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4Y039)成果之一。

1云南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调查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5年 4月),云南共有高校(包括高职高专和独立学院)67所[1]。笔者2015年1月至4月在公网平台上对这67所高校逐个进行网上访问,首先了解其网站、图书馆网页情况(见表1)。

表l云南高校图书馆网站访问情况

对于可以访问网站的图书馆进行了多次访问调查,结合CALIS专题特色资源数据库网站和云南高校图书馆共享平台特色库网站中的资源,调查了高校图书馆特色库资源的建设现状。截至2015年4月,云南高校共有17所高校已有自建特色库资源,占比仅有25.37%。特色数据库总数为48个(见表2)。

表2 云南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

续表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云南高校图书馆特色库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各高校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建立特色数据库:①通过CALIS三期特色资源数据库子项目建设后,云南大学建成了西南民族研究文献特色数据库和禁毒防艾特色数据库,数据量分别为59084条和75983条,均在CALIS专题特色资源数据库网站和各自图书馆网站上为读者提供服务。②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云南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子项目建设后,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14所高校建成了17个特色资源数据库。数据库文献类型丰富,有电子图书、中外文报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音频、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手稿、地方志、网络资源等,数据量已达407836条,而且数据量在持续不断递增。这17个数据库均通过“云南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向高校师生提供检索、下载和全文传递服务。③红河学院、普洱学院和楚雄师院也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专业特色,分别建立了哈尼文献数据库、普洱民族文化特色数据库和师院文库、彝族文献等特色库资源。参与CALIS项目建设的14所高校除了完成CALIS特色库建设工作以外,也建立了彰显本校特色的数据资源库。

2云南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2.1特色数据库的选题

2.1.1学科特色数据库

学科特色数据库是指以某特定学科专业为对象而建立的、以本学科相关信息为基本内容的数据库[2]。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命脉,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和不同的重点学科,每个高校图书馆也都会根据本校的特色学科收藏文献资源,形成较为丰富的馆藏文献。云南大学图书馆的“西南民族研究文献特色数据库”依托于国家级重点学科——民族学和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室——西南边疆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整合了民族学相关文献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冶金专业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库”依托于国家级重点学科——冶金工程,收集了大量学科相关的学位论文文献资源;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的“西南少数民族特色文献数据库”依托于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民族学,收集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古籍文献和口头传承整理文献;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工商管理学科图书资源库”依托于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整合了本校馆藏工商管理学科和云南当地工商学科的文献资源;昆明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健康社会科学研究文献库”依托于本校办学特色和重点建设学科,整合了本校相关文献资源、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文献资源和在线文献资源;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能源环境与生物技术特色资源数据库”、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的“云南民族艺术特色资源数据库”和云南警官学院图书馆的“公安学特色资源数据库”都是整合了本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的文献资源,为本校重点学科教学科研提供文献支持。

2.1.2馆藏特色数据库

馆藏特色数据库是以馆藏某种文献的优势为依托而建立的数据库,所收录的资源都是本馆所特有的,其他馆所不具备或只有少数馆具备的,或散在各处、难以被利用的特色馆藏[2]。云南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学校特色和办学历史,结合自己的特色馆藏,建立了一大批特色馆藏数据库,例如云南大学的“云大文库”“精品期刊”和“自制电子资源”,云南师范大学的“西南联大文库”“古籍文献”“西南联大特藏”和“伍谢瑞芝书库”,云南财经大学的“云财文库”,云南农业大学的“云南农业大学文库”,楚雄师范学院的“师院文库”等特色数据库都是在本校经典馆藏的基础上建立的文献信息资源库。

2.1.3地方特色数据库

地方特色数据库主要收录反映特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山水风貌、名胜古迹、民族宗教、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物产资源、重要人物事件及方言等各方面的文献资料。云南各高校结合自己的地域优势,建立了众多包含地域资源、文化和突出地方特色的文献特色资料库。如云南大学的“云南特色花卉研究数据库”,云南师范大学的“西南当代文学艺术文库”“云南民族教育特色数据库”“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献信息中心”和“昆明中日交流之窗”,云南财经大学的“云南地方经济文库”和“东盟数据库”,云南农业大学的“云南生物多样性文库”和“农耕文化展数字化收藏”,云南中医学院的云南地产中药(民族药)数据库和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大理学院的“南诏大理文献专题数据库”,文山学院的“文山民族资源数据库”,红河学院的“哈尼文献数据库”,楚雄师范学院的“地方文献”,昆明学院的“云南旅游研究文献数据库”,昭通学院的“昭通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普洱学院的“普洱民族文化特色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整理收录了云南地区大量的地方特色文献,为云南文化研究提供信息服务。

2.1.4专题特色数据库

专题特色数据库是根据本馆的条件,为了满足读者的特定需求,围绕某一特定的研究专题而建立的数据库,可以为特定用户和特定任务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题信息服务。如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均收集、整理、加工了本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建立了相应的学位论文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根据师生的信息需求,云南大学建立了“CALIS导航库”“禁毒防艾库”和“机构知识库”,云南师范大学的“智者书林”,云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参考资料互动平台”,楚雄师范学院的“四部系列”和“彝族文献”,昆明医科大学建立了本校的“2003~2013年SCI收录论文题录集”,充分反映和彰显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

2.2特色数据库数据资源类型

云南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文献类型多种多样,除有图书、期刊、论文和报纸,很多特色数据库还搜集了大量有特色的手稿、人物名师、地方志等资源,构成了具有音频、视频等丰富多媒体信息的特色库。根据ALIS专题特色资源数据库网站和云南高校图书馆共享平台特色库网站上的数据统计,云南高校一共建立了133319本图书,315010篇期刊论文,26918篇学位论文,1748篇会议论文,24910份报纸,4765份视频资料,1781位人物名师,21854份手稿,5274份图像资料,4083份网络资源,229份音频资料,3012份地方志,总文献资源记录共542903条,成果显著。

2.3特色数据库网站建设

特色数据库网站是特色数据库的服务窗口,必须以方便读者获取所需资源为宗旨,结合服务模块合理排版布局,根据资源分类设置清晰明了的导航栏目,并设计快速多样的检索途径,提供题名、作者、摘要、出版者、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和刊名/书名等关键检索字段。特色数据库网站应该整合各种资源库,实现对多种类型资源或多个数据库的跨库检索,方便读者一站式检索和使用特色资源。由于外网IP限制,笔者无法对部署在内网上的特色数据库网站进行访问和检索,在能公开访问的网站中,CALIS三期特色资源数据库子项目建设支持下的14所高校的19个特色数据库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站,资源组织分类清晰,导航效果良好,检索功能较为丰富,统一提交了文献资源的元数据,构建了统一的公共检索平台。其余没有参与CALIS建设的资源库则只建立了简单的网站,资源导航和检索功能仍需进一步加强。

2.4特色数据库系统平台

在CALIS技术中心的指导下,参与CALIS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云南高校各图书馆均采用了符合CALIS标准的系统平台进行建设,如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的德赛特色资源库建设系统,清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的TPI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成都联图科技有限公司的RISS2(锐思)资源建设与服务平台,这些系统平台均包含了资源采集系统、资源加工系统、资源标引著录系统、资源发布与检索系统、用户认证、权限和角色、系统管理和开放元数据接口等功能,并提供统一的元数据标引著录规范,统一的OAI收割接口、METS收割接口、OpenURL接口认证和统一认证接口,读者可以登录公共检索平台进行跨库资源检索,找到需要的文献后申请全文传递服务。而其他特色数据库采用的系统平台参差不齐,功能有限,导致数据标引不规范,检索功能不完善,不利于共建共享。

3云南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成后需高校继续投入建设,持续运行维护,长期服务。云南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3.1部分高校建库意识较弱,特色库数量明显偏少

从表2可以看出,云南现有高校67所,拥有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高校仅17所,比例不到1/4。38所高职高专和7所独立学院均未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22所本科院校中,还有5所高校未建特色资源库。仅建立了48个特色数据库,与省外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数量偏少。

3.2地区发展不均衡,专业性较低

拥有特色数据库的高校大部分集中在昆明地区,其他地区仅有大理学院、文山学院、昭通学院、普洱学院和楚雄师范学院等少数几家图书馆建设了少量特色库。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具有其相对的地域优势,素有“有色金属王国、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丰富而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全国独具特色,蕴藏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动植物、矿产水利、民族历史语言文化以及旅游等多方面的资源。而目前针对这些资源建设的特色数据库仅有几个,相对可开发资源总量来说,数量明显偏少。而已经开发的特色库中,与学校的特色学科专业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学术深度,不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3.3数据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够规范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时,按照元数据标准和著录规范对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和组织,虽然CALIS项目组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缺乏对资源组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存在标引不规范等问题,已建特色库大都是在各自的系统平台进行建设,没有统一标准,导致特色库资源不能被有效地检索利用,缺乏共享而形成“信息孤岛”。

3.4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在已建成的特色数据库中,云南大学的“西南民族研究文献特色数据库”和云南民族大学的“西南少数民族特色文献数据库”均是有关西南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搜集、加工和整理方面,如果能建立联合共建共享模式,有效分工合作,就能够在共建时避免资金和人力的重复浪费,共享时能促进学校之间更多的学术交流,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5资源利用率不高

在已建成的48个特色库中,仅有19个特色库提供读者上网浏览、检索和全文传递服务,而且大多数特色库是自建自用,有内外网IP限制,对校外读者限制较多。已建特色数据库存在数据质量不高、信息不完备、检索不方便、全文保障率不高、不能正常提供访问等许多问题,加之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师生对已经建成的特色数据库利用率不高。

4云南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特色办学已经成为国内高校的生存策略和发展战略。将自己拥有的具有特色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建立特色数据库来为读者、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是特色库建设的最终目的。

4.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联合共建,加快建设步伐

利用信息技术自建特色数据库是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由之路。云南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本省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差距;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加强馆员培训的力度;采用图书馆馆际之间联合、图书馆与档案馆、学院等联合的多种联合共建共享模式,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加大特色数据库建设进展,确保特色库建设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和完成。

4.2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共建共享

CALIS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制订了一系列的建库标准,建成一批特色资源数据库,成功构建了统一的公共检索平台。我们在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时,必须严格遵循特色库建设的基本信息规范、元数据规范、对象数据加工规范、资源组织、数据转换、资源检索、资源获取和展现等标准规范,避免信息孤岛,最终实现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发挥特色库资源的使用价值。

4.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信息技术利用水平

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是建设特色数据库的核心和关键,特色数据库建设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技能,同时对特色库着重的方向和发展动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准确标引。特色数据库建设涉及数据库的开发与管理、数字化资源的加工与处理等,对建库人员的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技术性人才的参与。应该对建设队伍进行针对性的定期培训,促进知识结构互补和更新,提高业务水平。

4.4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资源利用率

与特色数据库建设力度相比,图书馆对特色库的宣传推广力度明显不足,这是特色数据库的利用率总体上偏低的原因之一。建库的目的是供读者使用,特色数据库发布使用后,图书馆应把宣传和推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采取主页宣传和开展使用方法培训等各种方式扩大特色数据库的影响力,同时利用特色数据库为师生开展课题服务和学科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方式,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数据库的价值,进而利用该数据库。

4.5做好特色数据库的更新维护,重视评估反馈

数据库建设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建成以后还要对其进行更新、维护和数据备份,对于数据库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应及时更正,保证数据库质量。通过对特色数据库的评估检查,检测其水平和发现问题差距,完善和提升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水平和效益。特色库网站应该设置点击率、对资源的评价建议和推荐、留言等反馈机制,通过互动交流和对反馈内容的统计分析,安排专门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数据内容进行更新追加、清理和修正,结合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确定改进措施,使数据库逐步完善。

5 结语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

馆评估指标》中,将特色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评估指标。针对云南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能发现特色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积极推广成功的管理办法和经验,改进和完善特色数据库建设策略,提高特色数据库的科学管理水平,为特色库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发展思路,促进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健康发展。

[1]中国教育在线.云南高校名单[EB/OL].[2015-01-27]. http://http://yunnan.eol.cn/.

[2]刘葵波.特色数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王启云,等.江苏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8):38-46.

[4]胡守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5]肖乃菲.西南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45-48.

参考文献:

[6]肖卫雯.湖南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4):31-35.

[7]张燕,等.云南高校地方特色数据库的文献资源特色及其收集来源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10):159-164.

[8]曹雅霞.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情报,2010(2):53-56.

[9]刘毅力,秦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9(12):95-96.

赵学敏男,1981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数字资源开发与利用。系本文通讯作者。

田生湖男,1984年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张潇璐女,1983年生。博士,馆员。研究方向:云计算资源调度应用。

收稿日期:(2015-04-26;责编:姚雪梅。)

猜你喜欢
云南数据库特色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中医的特色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完美的特色党建
数据库
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数据库
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
数据库
财经(2016年3期)2016-03-07 0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