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信息发现系统框架与功能∗

2015-05-13 00:21:07崔雁黎解金兰天津农学院图书馆天津300384
图书馆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岗位数据库图书馆

崔雁黎解金兰(天津农学院图书馆,天津300384)



大学生就业信息发现系统框架与功能∗

崔雁黎解金兰
(天津农学院图书馆,天津300384)

[摘要]大学生就业信息发现系统是联系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桥梁。高校图书馆在系统建设中具有资源、技术和经验优势。阐述了该系统的结构框架、构建策略和技术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信息发现系统框架策略技术

[分类号]G250.71

*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网络级科研信息一体化发现平台重构与运行机制研究”(TJTQ13-007);天津农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青年哲学社科项目“泛在知识环境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2013S05)成果之一。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每年有数百万的大学生面临毕业求职的重要人生境遇。大学生找工作难是社会普遍现象,也是备受民众关心和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满意度的问题,高校教职员工一直努力寻找有效方法和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就业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能开发一种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发现系统”,将使大学生就业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最主要的来源。大学生习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询各种信息,就业信息也不例外。在查询过程中,有时需要在不同就业网站上进行多次搜索。查询结果形式多样,重复率较高,整理起来比较麻烦。当今大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应试教育环境中,他们涉世不深,面对各大网站海量就业网络信息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真伪难分,难于取舍[1]。因此,在当今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中,网络就业信息归集显得非常重要。就业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如果有种系统对大量网络就业信息进一步完善、去重、排序、整合、及时更新等,通过类似Google搜索引擎的一站搜索,用统一路径实现对各种网络就业信息的发现与获取,不用忙着去赶各场招聘会,不用反复上各大就业网站进行枯燥搜索,只用单一检索框便能获取全部的就业信息,大学生就业网络信息服务将会开辟新纪元。因此大学生就业信息发现系统顺应了时代对就业信息的紧迫需求。

1高校图书馆开发就业信息发现系统的优势

1.1馆藏资源丰富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职责是为师生员工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促进知识传播和创新,因此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源,拥有大量的书籍文献资源。在这些资源中,不乏政府就业政策文件、职业生涯规划、应聘求职类图书、专业人才需求统计信息、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等目录、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的纸质宣传材料、多媒体文件以及应聘培训音像资料等。对于这类资源,图书馆加以专门整理,开辟专门区域放置,以备广大师生参阅学习。

1.2技术力量雄厚

图书馆有专业人才从事图书分类管理,信息资源检索、分类、挖掘和开发,精通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为信息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2]。图书馆管理人员将就业相关图书和期刊设置专门书架与空间摆放,方便读者查阅研读。图书馆网络技术部门精通电子数据库和网络信息服务,能完成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建设工作。因此,信息服务平台中涉及的技术问题在高校图书馆内均能得到有效解决。

1.3在资源整合方面经验丰富

高校图书馆一般购置多个电子数据库,为了方便用户,通常建立资源整合解决方案。目前国内高校广泛采用的“资源发现系统”或“知识发现系统”,部分工作就需要从技术层面解决资源整合问题。在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同样涉及资源整合问题,如多个就业信息数据库整合、馆藏资源与电子资源的整合等。图书馆在学术信息管理和资源整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开展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要想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就必须要加大跟外界的交流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企业要明确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完善现有的跟外界交流渠道和信息沟通渠道。另外在做好外部的同时也要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合作,进而使企业各部门实现良性竞争,确保下级传递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达到各级部门管理层,同时也要确保企业高层下达的各项命令,能给第一时间准确的传达到各个基层部门。

2就业信息发现系统的结构框架

就业信息发现系统平台基于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云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该平台结构(见图1)主要分为管理层、用户层、数据层、数据处理层和资源层。管理层就是系统管理员,它包括超级用户管理员和普通管理员。超级用户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不但能管理网站内容还能配置系统资源,普通管理员只能管理网站内容。用户层包括两类用户,即用人单位用户和毕业生用户。资源层包含了各种信息来源,有门户网站、用人单位录入的招聘信息、系统管理员录入的招聘信息、毕业生录入的人才信息以及其他信息来源等[3]。数据处理层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层是由各种数据库构成,如就业信息库、用人单位信息库、人才信息库和就业指导资源库。

就业信息来源多种多样,高校可以与大学生就业的政府官方网站合作,共享双方的人才需求信息;与兄弟院校合作,共享人才需求资源。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技术,主动获取人才招聘相关的网页,以及利用网页抓取技术,得到职位招聘信息等。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招聘会的信息。高校通常会每年冬季组织召开一次招聘会,邀请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到会并提供就业岗位。高校校友会是重要的用人信息来源,通常提供的工作岗位可靠、待遇较高。这些信息都应存入就业信息数据库,以备可能的利用机会。产学研联合体等相关单位有时会到高校招聘某些专业人才。这类信息是最直接也是就职成功率最高的就业岗位。在收集到这些信息后,工作人员还有大量的整理工作,主要是按照学科和专业对就业岗位分门别类,建成学科岗位分类导航。

图1 大学生就业信息发现系统框架

3就业信息发现系统的构建策略

3.1注重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

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种类繁多,图书馆馆藏资源有政府政策文件、职业生涯规划、求职类图书、专业人才需求统计信息、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目录、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的纸质宣传材料及多媒体文件以及应聘培训音像资料等。电子资源包括学校就业服务机构在官方网站上提供的招聘信息,商业性求职门户网站提供的信息,各级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兄弟院校官方网站上提供的招聘信息,以及互联网上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在自己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等[4]。系统平台应加强上述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工作。

3.2与兄弟院校及就业门户网站紧密合作

联合才能实现共赢。兄弟院校之间广泛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贵重仪器共建共用等合作,但这些还不够,还应将合作拓展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共享方面。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互访、交流与学习,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兄弟院校之间达成就业信息共享协议,将各方获取的就业信息互通有无。兄弟院校具有相近和相似的学科专业,因此就业方向和范围相似,有共同关注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构[5]。通过与兄弟院校合作,共享就业岗位信息,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

3.3重视校友资源,获取就业信息

校友是非常独特的关系资源,相同的求学经历使他们之间形成独特的信赖感情和感恩情结,即使素未谋面,一旦谈及求学经历就能如老友般亲密以诚相待。因此,校友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就业信息通常可靠可信,入职后甚至会有非同一般的待遇和进修、升职等机遇。校友通常愿意为母校发展做出最大努力,出资、出力都在所不惜,提供大量优质的就业岗位和就业信息。例如,有研究资料显示,某农科院校校友提供的就业信息占所有有效信息的半数。国内高校对校友资源尚未给予足够重视。而在国外,校友会是仅次于校园招聘会的第二大就业信息来源。高校要及时整理毕业生的工作信息,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虚拟校友社区,保持联系互通信息,充分调动校友积极性,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信息和就业岗位。

3.4以学科导航为主线布局专业岗位

学科导航是文献信息深层挖掘和加工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更加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就业岗位的专业要求越来越“精准”。面对这种局面,为了减轻毕业生的负担,有必要根据就业岗位限定的学科专业对就业信息进行细致整理和归类,使具有相同学科专业的信息归为一类,如果精力和时间允许,可以建立多层次多种深度的岗位信息分类,以树状图形式呈现出来,展现出简洁、深度和精确的就业信息。

3.5突出多条件的高级检索功能

就业信息发现系统平台必须具备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满足用户精确检索需求。高级检索功能是文献信息库通常具有的功能,可以限定具体的限制条件,如文献发表的时间范围、作者姓名、研究机构名称、文献来源、关键词出现的位置、项目资助类别等。对于就业信息发现系统平台,高级检索功能主要包括就业单位性质、岗位类型、学历要求、专业要求、性别要求、单位所在行政区划、薪酬范围、福利待遇等。高级检索功能可以满足用户严格的筛查条件,节约用户时间,快速锁定目标岗位或人选。

4就业信息发现系统的技术实现

4.1云技术

云技术提供强大的信息存储和计算能力,可以建立庞大的元存储群,储存海量的就业信息,还可以建立强大的计算能力,满足众多并行线程的计算处理要求。云技术使网络硬件和软件剥离开,高校可以只购买数据库软件,再购买云存储和云计算服务,而不必购置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同时,高校还免去了设备维护和维修的工作和花费,减少了工作量,能集中精力开展服务创新和软件开发。购置云服务是当前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网络建设的大趋势,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凝炼工作要素和降低运营成本。

4.2跨平台检索技术

由于各种数据库架构和数据描述方式都有差别,需要利用跨平台检索技术对各种数据库一次检索,即可获得全部结果。目前对于异构数据库检索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元数据索引库的方式,需要将部分数据导入一个新数据库;另一类是利用中间件技术进行整合,不需要改变原有数据的存储方式,因此应用较为广泛。中间件技术包括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公共网关接口)、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or,开放式数据库互联)、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or,Ja⁃va数据库互联)、asp(active serve page)和jsp、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各种中间件技术各有优势,其中JDBC被认为是连接异构数据库的最佳方法。

4.3网页信息采集技术

对求职招聘门户网站的信息进行采集是获取大量就业信息的有效方法。网页信息抓取是搜索引擎的基本功能,通常利用网络蜘蛛(spider)程序抓取网页,抓取下来的网页被称为网页快照,网页抓取成功并落地后网页解析器读取文件内容,利用C#的正则表达式处理模块获得业务数据,并保存为XML文件。数据自动存储器翻译XML,得到要执行的SQL语句,然后执行这些SQL语句,将数据存入对应的日统计表,最后数据存入数据库中[6]。目前,互联网上有些这类免费程序,一般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取,稍加改造即可用于系统建设,能节约编写软件的时间。

4.4虚拟社区和即时通讯技术

为了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及时联系沟通和交流,需要建立虚拟社区,在虚拟社区里,双方可以相互交流、增进了解;毕业生之间也可以直接交流,分享经验,相互求教等。即时通讯是大学生喜欢使用的交流工具,具有资费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即时通讯功能可以保证双方在第一时间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视频会议是最近兴起的全新的会议方式,能跨越空间距离,是更高级的即时通讯技术。视频会议对于硬件要求高些,还要求网络传输速率足够高。

5 结语

就业信息发现系统不单单是一个储存和发布人才需求以及人才资源的信息平台,更是一个人们进行高效交流沟通的特殊空间。它的建设涉及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需要高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尤其是图书馆与就业服务部门紧密结合,其中图书馆要发挥主导作用,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与教学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就业信息发现系统框架只是一个设想,一个雏形,要想让其变为现实并在大学生就业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仍需深入研究,科学设计,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崔雁黎,解金兰.网络级科研信息发现系统一站式移动科研平台的框架与功能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7):52-56.

[2]尹发跃.高校就业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探究[J].图书馆论坛,2004(2):55-57.

[3]尹发跃.高校就业网站(页)管理创新服务探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5(4):100-102.

[4]孙凤琴,吴江华.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就业信息咨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6):76-77.

[5]龙必尧,陈峰.利用竞争情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7(11):21-24.

[6]申彦舒.Web2.0时代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的创新思考[J].图书馆,2013(5):140-141.

崔雁黎女,1982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收稿日期:(2014-12-16;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岗位数据库图书馆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数据库
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飞跃图书馆
数据库
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
数据库
财经(2016年3期)2016-03-07 07:44:46
数据库
财经(2016年6期)2016-02-24 07:41:51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