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性图书馆员情绪劳动及其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实证研究

2015-05-13 00:12:22姜宏锦州市少儿图书馆辽宁锦州121003
图书馆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维度劳动

姜宏(锦州市少儿图书馆,辽宁锦州121003)



我国男性图书馆员情绪劳动及其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实证研究

姜宏
(锦州市少儿图书馆,辽宁锦州121003)

[摘要]通过对10位男性图书馆员的访谈,以及42位男性图书馆员的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男性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情绪劳动现象明显,但其工作满意度较高,工作倦怠也并不严重,三者之间显著相关,男性图书馆员处在职业尴尬的矛盾境遇。一般人口学特征变量——年龄、工龄、收入对情绪劳动、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图书馆男性图书馆员情绪劳动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

[分类号]G251

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图书馆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加强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不仅要提升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软实力。具体来讲便是要提升图书馆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在图书馆具体工作中,男性图书馆员(不包括男性图书馆领导层)数量明显少于女性图书馆员是公认的事实。在对我国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研究中发现[1],公众认为图书馆员应该是女性为主的职业。另一项对未来职业者的择业研究中也发现[2],男生不愿意选择图书馆员作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在国外,图书馆在人员结构配置中也普遍存在女多男寡的现象,如美国和日本等图书馆事业相对发达的国家[3]。男性馆员数量少,不仅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问题,而且对男性馆员的心理健康也构成威胁[4]。

经调查[5],多数男性馆员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只有31.71%的男性愿意继续从事图书馆工作;越是年轻越觉得图书馆工作是一项没有挑战性、没有成就感的工作;有近一半的男性馆员价值观比较模糊。在心理体验方面[6],目标价值、社会信心、获得满意度、组织氛围及情感承诺5项指标,男性普通员工明显低于女性,男性普通员工的心理体验更加消极,认为图书馆行业是苦闷的。在对图书馆员工作倦怠的调查中发现,总的性别差异是通过情绪衰竭维度来体现的,男性图书馆员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图书馆员[7]。因此,对于男性图书馆员情绪劳动研究是必要的。

利用CNKI数据库,对图书馆员的相关研究进行统计,选择“篇名”作为检索限制,以“女性图书馆员”为检索词,(截至2014年6月25日)共计32篇文章;以“男性图书馆员”为检索词,只有《日本男性图书馆员形象》和《男性图书馆员的流与留》两篇文章。若换以其他的检索词如“男”“女”“馆员”和检索方式“关键词”“主题”等,均得到相似的结论。这种研究的偏好,并非说明男性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的工作中不存在问题,而是因为一方面受到女性职业特征的影响,多数研究更愿意选择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处于少数群体的男图书馆员,往往由社会中的强势群体在图书馆环境中变成了边缘和弱势群体,容易被忽视。为此,基于以上的图书馆人员构成现状和相关研究进展,笔者旨在研究我国男性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及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心理,以期了解当前男性图书馆员工作中存在的情绪问题,并结合调查结论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与男性相关的理论分析

“性别”不仅仅指人的生理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因这些特征而带来的心理倾向和性别角色意识。根据麦克因斯的性别理论,性别主导着文化的各个方面[8]。因此,从本质上讲,性别的不同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职业角色差异。美国学者康奈尔在其所著《男性气质》一书中认为不仅是女性,男性也同样在社会实践的建构中受到压迫[9]。与男性联系在一起的是主动、进取心、技术熟练、竞争力等;而与女性气质联系在一起的是被动、自然感情、亲和力等[10]。Brannon (1976)把男性刻板印象描述为面对压力时始终有信心和韧性;在事业上期望成功和追求地位,不表现出任何女子气的行为,因此男性通常要求自己的思考和行为都与男性气质规范保持一致,如“情绪控制”“自力更生”“身心强壮”等[11]。在传统的社会学视野下,情感劳动的女性化被合理化和固化[12]。由于受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男性一直都在控制和隐藏自己的情感,把在工作中的痛苦和对家庭生活的情感隐藏起来[13]。所以,在一个被认为是女性职业的图书馆工作中,男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2.2情绪劳动研究概况

情绪劳动的研究始于1983年,美国学者A.R.Hochschild发现航空工作人员在与客户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表现出特定的情绪,经过后续的研究,他将情绪劳动定义为:因工作需要而表现的特殊情感,和用来表达这些情绪所使用策略的劳动过程[14]。随后,研究领域涉及医疗、教育、餐饮、旅游等行业。情绪劳动一方面受个人特质的影响,如性别、年龄、人格、自我概念、情商等;另一方面受组织环境的影响,如工作自在性、用户取向、组织支持、社会支持等[15]。对其后因变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的生理改变、工作倦怠以及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而对于组织而言,则集中于工作性能和退缩行为等维度。图书馆学领域对情绪劳动的研究始于台湾学者H.Julien和S.K.Genuis[16]以及C. S.Sheih[17]分别对高校图书馆员和公共图书馆员的负面情绪的研究,最近的研究中,美国学者Miriam L.Matteson和Shelly S. Miller分别于2012年[15]和2013年[18]在《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研究》(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上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笔者选取和情绪劳动最为密切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作为后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3研究过程

3.1研究思路

笔者主要选取图书馆员情绪劳动、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作为研究变量,结合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最后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男性图书馆员在3个变量上的表现状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情绪劳动主要通过深度行为、表面行为和自然流露3种方式调节与表现;工作满意度指图书馆员对现在所从事的图书馆相关工作的整体满意程度;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深度访谈有助于前期研究中相关问题的发现以及问卷的整体设计。问卷调查作为最方便、科学、有效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被社会科学和其他学科广泛应用,在图书馆学的领域中,也正在逐渐走向科学性和规范化的道路。

3.2深度访谈

根据已有的文献以及本研究的需要设计访谈提纲,采取结构化个别访谈作为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目的在于从感性上获取男性图书馆员的情绪工作及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的初步认识,着重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问卷调查提供依据和参考。访谈内容分个人基本状况以及工作过程中的情绪表现、对工作的看法与期许等内容。访谈对象限定在图书馆的普通男性馆员。采取方便抽样的原则,分别在阜新、沈阳、锦州、济南等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随机进行采样,共计采访10人。在被访者知情的情形下进行录音,后将访谈的内容进行文本转换。

通过对样本的访谈以及对资料的整理发现男性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的工作环境中并非处于“稀为贵”的状况,很多男性图书馆员对工作和生活处在一种“鸡肋”的矛盾状态中。

3.3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设计以及前期的访谈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情绪劳动量表,包括Grandey(2003)[19]所编制的表面行为与深度行为两个维度与Diefendorff(2003)[20]问卷中自然流露维度,所得分值越高,表明情绪劳动经历越频繁。表面行为指图书馆员尝试表现出与组织要求一致的情绪,但不会改变其内心的真正情绪,即“表里不一”;深度行为指图书馆员尝试使自己内心感受与组织要求保持一致,即“趋于一致”;自然流露指图书馆员忽视组织要求,将自己的内心感受直接通过情绪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情绪,即“表里如一”。第二部分采用Hamkcna &Oldmna (1975)[21]用于测量总体工作满意度量表,分值越高,整体满意度越高;第三部分为李永鑫[22]编制的CMBI(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工作倦怠量表,分情感枯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情感枯竭指个体缺乏精力且觉得心理资源已经耗竭的状态;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指个体经常感觉自己对现在所从事工作的胜任力和成就感有明显的降低,缺乏进步;人格解体是指个体在工作中对服务对象表现的冷淡、疏远、不愿意进行积极交流的状态。以上3个量表均采用5点记分制,并经过科学验证,适合本调查对象,可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工具。第四部分为被试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工龄与收入。问卷的发放采取网上填答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便利抽样的原则,经筛选与剔除,最后获得有效问卷42份,分别来自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图书馆男性馆员。最后,将问卷统一录入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

4.1男性图书馆员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调查分析

根据表1可知,男性图书馆员在情绪劳动的总体水平均值为3.5867,其中,表面行为维度均值为3.3571;深度行为维度均值为3.7460;自然流露维度均值为3.6508。因此,无论从访谈还是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情绪劳动在男性图书馆员群体中客观存在,并处在一个严重的水平,其总体均值与各维度的均值都超过了统计中间值“2.5”,并偏向于“4”的整数值。在子维度之间未见显著的差异,只有表面行为分值略低。

表1 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总体及各维度描述

男性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满意度的均值为3.6,说明其对图书馆的工作相对满意,但从下文的调查数据来看,还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即一部分人对图书馆工作表现得极其满意,而另一部分人表现得极其不满意。

在工作倦怠方面,男性图书馆员的总体均值为2.8079,其中,情感枯竭维度均值为2.6810;人格解体维度均值为1.9381;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均值为3.3571。说明男性图书馆员工作倦怠的现象不明显,但确实有情感枯竭的倾向。

4.2人口学特征变量对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的影响

利用方差分析,分别以年龄、工龄和收入为自变量,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为因变量,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年龄、工龄和收入在情绪劳动、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各维度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选取的人口学特征变量为非主要影响因素。(表略)

4.3男性图书馆员情绪劳动与其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的目的在于探索变量之间的正负关联强度。利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7个子维度之间的关系后发现:①表面行为与情感枯竭为中度正相关。说明男性图书馆员表面行为越多,则情感枯竭越明显。②深度行为与自然流露、工作满意度中度正相关,与人格解体中度负相关。说明男性图书馆员深度行为越多则情绪自然流露越多,工作满意度也越高,其人格解体现象越少。③工作满意度与情感枯竭中度负相关,与人格解体低度负相关。说明男性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越高则其情感枯竭越少,其人格解体也越少。④情感枯竭与人格解体低度正相关。说明男性图书馆员情感枯竭越严重,则其人格解体越严重。

表2 图书馆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相关分析

5讨论与分析

笔者以图书馆软实力建设作为研究视角,将男性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文献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对男性图书馆员的相关研究甚少,在女性为主的图书馆职业群体中,男性并未得到更多关注。多数人认为,男性在图书馆工作是一个非常舒服的职业选择,通过上文的研究发现男性图书馆员存在严重的“职业尴尬”现象,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无影响”,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的“两高一低”等问题。在此按照研究过程对研究结论进行讨论与分析。

5.1男性图书馆员的“职业尴尬”

根据本研究前期对男性图书馆员的访谈发现,多数男图书馆员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处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状态,尤其对于刚刚入职的年轻图书馆员,他们过着“清闲并痛苦”的生活。尽管图书馆工作环境整体良好,学术和科研压力也相对较小,但受图书馆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积极向上的男馆员无法发挥自身的潜力。通过访谈发现“刚毕业的研究生,刚开始从事工作的时候饱含热情,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便随波逐流”。在对自己工作现状的描述中发现,公共图书馆男性图书馆员明显表现出更为不满的情绪,“累”“收入”“面子”“痛苦”“麻木”等成为出现较为频繁的词汇。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因素众多,一方面由于图书馆的特殊地位,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尽管受到了有关部门和一般大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但其社会地位远不及其他政府公共部门,图书馆员的职业地位较低[23]。很多男性图书馆员之所以选择图书馆员这一职位,最重要的是看重图书馆职业的相对稳定,如编制等。在涉及离职倾向等问题时,工作年限已久的老馆员表现出“继续工作下去的决心”;而一部分年轻的馆员“想进一步深造,但不会轻易放弃现在的工作”。从访谈中可知,目前我国男性图书馆员正处在职业的尴尬阶段,需要社会、政府、各级图书馆、图书馆人士多方面的共同关注。

5.2男性图书馆员的“两高一低”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知,男性图书馆员的情绪劳动表现较高,同时其整体工作满意度也较高,工作倦怠现象较低,即“两高一低”。

在情绪劳动3个不同的维度之间差异性并不显著,只有表面行为分值偏低,即“表里不一”的现象出现较少,符合男性直接、冲动的一般性格特征。情绪劳动均值较高的现象说明男性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多为组织所要求的表现;在自然流露方面会将自身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直接展示给用户。这种情绪劳动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男性真实的心理情绪受到压抑;另一方面,消极情绪的表达会影响服务质量。因此,要对男性图书馆员经常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使其由衷热爱所从事的职业。

尽管存在严重的情绪劳动现象,但男性图书馆员对其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很高。职业描述为“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作压力不大”“有足够的时间”等。随着我国对公共文化事业的大力扶持,图书馆员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相对于企业以及教学单位等,图书馆员的工作压力并不大。

男性图书馆员对工作满意度的“两极分化”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在男性馆员中,有一部分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相信图书馆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很多男馆员安于现状,对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

工作满意度较高,因此其职业倦怠现象必然较少。从上文的研究数据可知,整体均值处在正常范围内,但在个人成就感方面表现较高分均值水平,说明男性图书馆员认为现在所从事的图书馆职业并不理想,认为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按照职业抱负发展理论,这一群体要么选择固守本职,要么选择主动离职。这一结论也很好地解释了在图书馆工作中的男性离职现象产生的原因。男性图书馆员在人格解体维度极低的均值表现符合男性坚强、勇敢、担当等人格特质的一般特征。

5.3男性图书馆员一般人口学特征的“无影响”

笔者在选择年龄、工龄、收入等一般人口学特征作为自变量,情绪劳动、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后发现,一般人口学特征对其他3个变量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说明这3个变量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影响因素呢?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社会环境、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个人特质、用户素养等因素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5.4男性图书馆员情绪劳动、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的“相互关系”

表面行为作为一种非发自内心“假装”的情绪表现,男性图书馆员所表现的越多,则其越是需要隐藏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长期的工作要求所造成的情感压抑,必然会导致情感的枯竭。如果男性图书馆员将图书馆的工作看成是一种强加于自身的要求,而非一份发自内心的本职工作,则会将其看作是一种“表演”,后果便是变得“麻木”,将工作看作是一种机械式的劳动,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深度行为使自己内心感受倾向于组织的要求,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其表现得越多,则其工作满意度也越高,这种表现也更加趋于真实的自然流露,所以人格解体现象发生的越少。总之,情绪劳动和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图书馆员的情绪表现中,图书馆应积极提倡和鼓励员工深度行为的情绪表现,加强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建设,使其由衷热爱图书馆事业,这对于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减少工作倦怠是大有裨益的。

6 结语

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男性图书馆员情绪劳动现象严重,但其工作满意度较高,并且工作倦怠现象不明显;还发现年龄、工龄、收入一般人口学特征变量在统计上对情绪劳动、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无显著影响,3个因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我们既要看到男性图书馆员在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方面,同时也要看到情绪劳动现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探索性研究,笔者仅收集42份有效数据,在以后研究中将尝试弥补这一研究局限,并尝试将女性图书馆员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在影响因素方面将更多考虑到社会、组织、个人特质等因素。总之,男性图书馆员的情绪劳动是客观存在的,要从根本上解决男性图书馆员的情绪和心理现状,需要全社会、全行业、全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俞碧飏,徐建华,王翩然.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主报告[J].图书与情报,2013(2):26-33.

[2]王翩然,徐建华,宋志强.图书馆学专业学生职业背离的危机预警——基于未来职业者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59-64.

[3]李农.日本“男性图书馆员”的形象[J].图书馆杂志,2010 (2):66-67.

[4]张素园,李平贵.男性图书馆员的“流”与“留”[J].情报探索,2012(2):108-110.

[5]吴漂生.江西省高校图书馆男性馆员职业发展调查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1(2):33-36.

[6]李超,徐建华,柳金石.当今图书馆员消极心理体验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4):18-21.

[7]稂丽萍.图书馆员工作倦怠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9(1):117-121.

[8]刘慧姝.现代性与性别身份——麦克因斯性别理论研究[J].思想战线,2005(4):120-124.

[9]康奈尔著.男性气质[M].柳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方刚.男性气概实践的多样性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51-56.

[11]蒋旭玲,吕厚超.男性气质:理论基础、研究取向和相关研究领域[J].心理科学进展,2012(7):1040-1051.

[12]马冬玲.情感劳动——研究劳动性别分工的新视角[J].妇女研究论丛,2010(3):14-19.

[13]颜维海.性别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冲突与反冲突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9.

[14] Hochschild A.R.The Managed Heart: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CA.1983.

[15] Miriam L.Matteson,Shelly S.Miller.Emotional labor in li⁃brarianship:A research agenda[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2(3):176-183.

[16] Julien,H.,& Genuis,S.K.Emotional labor in librarians’in⁃structional work[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9(6):926-937.

[17] Sheih,C.S.An empirical study of public service librarians’perceptions and causes of negative emotions in Taiwan’s public libraries[J].Journal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tud⁃ies,2010(1):59-96.

[18] Miriam L.Matteson,Shelly S.Miller.A study of emotional la⁃bor in librarianship[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3(1):54-62.

[19]李新霞.餐饮业员工情绪劳动、组织承诺对服务破坏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08.

[20]张芳.基层管理者情绪劳动与工作绩效实证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21]臧霄鹏.饭店员工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22]李永鑫,谭亚梅.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2009(6):28-31.

[23]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社会学研究,2005(2):74-102.

姜宏男,1963年生,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收稿日期:(2014-11-02;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维度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黄河之声(2021年8期)2021-07-23 03:34:28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