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卿,王君丽
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巢湖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我国社区服务人力资源不足、质量不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易导致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水平低下,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在目前,面临此问题,如何有效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待解决的问题[1]。为此,该文特探讨“共同学习”方法提高社区护士慢病管理服务能力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社区自2013年5月1日起在慢病患者管理服务中实施“共同学习”方法,社区工作人员30名,门诊护士4人,年龄最小为23岁,年龄最大39岁,平均年龄31岁。
自2013年5月1日起,社区将“共同学习”方法全面的运用于社区护理管理中,具体内容如下。
(1)护理人员应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向其他护理人员传递经验、感想,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并验证检验知识的有效性及正确性,当发现其有效时,应努力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将其思想加以修改及完善,最终转变为自己的经验知识。
(2)共同学习不仅是医护人员之间知识共享真正实现的关键,同时也是共同学习实现的关键。护理人员将自己在参加慢性疾病管理工作中掌握的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长期观察,形成自己的工作原则及方法,实施知识共享。
(3)在慢性疾病管理中,许多护理人员对管理知识的不了解,通过共同学习,护理人员之间彼此进行交流,对不同人群及不同服务机构的经验进行汇总及分析,从而总结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方法,为社区顺利开展工作提高经验。
(4)护理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及交流,个人及机构会形成一定的工作技能及实践方式,若组织遇到周围环境变化时,护理人员可结合现行的工作方法,适当地做出修改,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全科护理人员团队合作性。在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护理人员的组建及运作能够顺利并有效的开展慢性疾病的管理工作。因此,以群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充分发挥全科护理团队合作性,从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在慢病患者管理服务中实施“共同学习”方法一年后,由护理质量小组进行检查,对安全防护、护理操作、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理论知识进行评分,并与实施细节管理前相关调查进行比较。
安全防护、护理操作、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理论知识评分按0~100分计算,分数越高,护理工作质量越好。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安全防护、护理操作、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理论知识评分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护士慢病管理前后安全防护、护理操作、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理论知识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该研究,在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管理中实施“共同学习”后,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93.43±4.52)分、护理操作评分(95.42±3.42)分、护理工作满意度(94.37±3.53)分、患者护理满意度(90.35±3.53)分、理论知识评分(93.25±5.64)分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共同学习”方法前(P<0.05)。 见表 1。
表1 实施“共同学习”方法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1 实施“共同学习”方法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s)]
注:* 与实施前相比较(P<0.05)。
护理质量 实施前 实施后安全防护水平护理操作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理论知识评分69.45±4.53 73.53±2.53 65.25±3.53 72.45±3.42 70.35±2.53(93.43±4.52)*(95.42±3.42)*(94.37±3.53)*(90.35±3.53)*(93.25±5.64)*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社区慢性疾病患者日益增多,患者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抓好以安全管理为核心的护理质量是社区慢性疾病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2]。临床护理实践中表明,在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管理服务中实施“共同学习”方法,能够使护理操作及护理服务更科学,护理工作质量明显的提高[3]。经过多项研究证实,将“共同学习”方法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已作为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服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4]。
“共同学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知识管理理念,主要特征是通过不断学习及交流,使护理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得以充分的发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5]。俄罗斯首次开展社区卫生干预服务,通过共同学习方法提高了社区干预的质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6]。就个人研究而言,共同学习不一定会提高服务质量,但是针对整个质量改进的过程而言,使用“共同学习”方法能够引起临床实施措施的发展及改善。“共同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共同交流及学习,不断改进及更新护理技术及服务组织结构,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及技术方面的能力[7]。“共同学习”作为提供服务质量的示范项目,有别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实行自下而上的决策模式,给基层护理人员更广阔的空间,使基层人员有机会将管理理念付诸实践;“共同学习”可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的慢病管理服务能力,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从而对促进慢病防治工作的稳步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8]。“共同学习”方法引入社区慢病管理是顺应医改、实践医改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具体措施之一,能够有效弥补、修正社区在职教育的不足,提高管理服务质量[9]。
通过该研究,在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管理中实施“共同学习”后,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93.43±4.52)分、护理操作评分(95.42±3.42)分、护理工作满意度(94.37±3.53)分、患者护理满意度(90.35±3.53)分、理论知识评分(93.25±5.64)分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实施细节管理前(P<0.05)。
综上情况可知,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实施“共同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将人的心理及人的行为充分地与慢性疾病管理工作相结合,而且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缓解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1]李蕙,屠艳梅,王秋池,等.医护联合门诊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慢病管理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5,14(7):673-674.
[2]王丽,常利杰,吴浩,等.医护绑定式团队中社区护士对慢性病管理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743-747.
[3]李新辉,杜文娟,毛晓润,等.基于标准化护理语言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7):3231-3233,3236.
[4]李雪.管床护士与护工捆绑管理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探索[J].护理学杂志,2014,29(5):49-50.
[5]简平,刘义兰,李保华,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延续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23):12-13.
[6]陈铭,郭建林,孙晓,等.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在慢病延伸护理中的运作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21):22-24.
[7]周金艳,文辉,刘智群,等.呼吸治疗护士主导的肺康复门诊在COPD患者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23-1426.
[8]金逸,施雁,龚美芳,等.以慢性病患者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88-1391.
[9]Wu Xiaobing,Deng Miaozhen,Li Guifen et al.Establishment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disease self management mod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mission[J].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2013,29(3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