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杰 左银花
个体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
夏杰 左银花
目的 研究个体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如健康教育、饮食控制、用药指导、运动护理、并发症预防、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 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几个月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有效控制血糖,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型糖尿病;个体化护理;临床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的全身性疾病, 危害着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 2型糖尿病的长期治疗常会导致患者内心的焦虑抑郁,使病情加重。因此, 2型糖尿病个体化护理干预越来越受重视。有资料显示, 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且较好地控制血糖, 有利于患者的恢复[2]。作者选择桥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3年3月~2014年4月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 观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桥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护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 其中男72例, 女48例;年龄47~75岁, 平均年龄(53.2±6.5)岁;病程0.5~7年,平均病程(3.2±3.6)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给予健康教育、临床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制订重点突出的护理策略, 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 并对所有参与干预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护理培训。护理一段时间后,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生化指标以及进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观察组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建立一对一的护患关系 为患者提供家庭式的护理环境, 定期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对如何使用胰岛素笔自我注射进行示范与指导, 向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药物起效时间等药理知识, 以增加患者依从性, 确保患者严格遵从医嘱用药。随时为患者答疑解惑, 帮助其理解培训内容, 充分考虑患者需要并给予及时帮助。
1.2.2 个体化饮食护理 针对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及偏好,请营养医师会诊, 指导患者正确饮食, 帮助患者制订每周合理的饮食表, 保证患者营养进食及饮食的合理搭配。
1.2.3 个体化心理干预 定期对患者进行开导, 了解患者心理动态, 要求患者适当调节自己情绪, 保持愉快的心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 个体化烟酒干预 嗜烟、酒者有增加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并引发并发症。要避免就要尽量戒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5 鼓励患者交流 同一类型疾病患者常会受彼此的情绪影响, 因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建议患者之间相互鼓励, 相互安慰, 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共同与疾病抗争, 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1.2.6 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体力状况、年龄、病情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 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爬山、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运动时间要适宜, 安排在餐后1 h, 时间控制在30 min之内, 运动要适量更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TC, 以及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指标比较 治疗一段时间后,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指标比较( x-±s)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86.5±4.6)分、躯体角色(81.5±5.7)分、肌体疼痛(65.7±4.8)分、一般健康状况(88.8±3.7)分、生命力(88.4±6.4)分、社会功能(84.6±2.8)分、情感角色(88.4±3.8)分、心理健康(81.5±5.4)分;对照组分别为(72.4±2.7)、(68.5±3.2)、(75.5±3.9)、(76.8±5.1)、(71.6±4.2)、(73.4±3.7)、(80.8±2.7)、(75.4±2.9)分;观察组各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目前尚缺根治的方法。长期的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与基础, 也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科学地控制饮食, 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 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3,4]。本文介绍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建立一对一的护患关系、个体化饮食护理、个体化烟酒干预、个体化心理干预、鼓励患者进行互动等几方面护理措施。结果显示治疗几个月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个体化护理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可有效控制血糖,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 应做到重点突出, 具体病情具体对待, 突出个体化、人文化、科学化;其次, 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往和互动, 更好地建立医患关系, 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最后, 个体化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饮食习惯和运动理念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 司拥军.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 23(11):1114-1115.
[2] 朱玉花, 丁瑛, 邵东平.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术前焦虑和血糖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旬刊), 2006, 22(20):14-15.
[3] 胡圆圆.吸烟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1, 31(1):64-68.
[4] 门淑芹.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意义.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5):1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45
2015-04-09]
518103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桥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