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水平 于利 钱滔来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疗效
肖水平 于利 钱滔来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靶控输注对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76例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38例。A组行芬太尼与丙泊酚全身麻醉, B组实施异丙酚及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 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在麻醉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及心率情况有明显波动, 而B组血压及心率则处于较为平稳状态,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镜下食管蠕动及视野情况满意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安全性较高, 可保持心率及血压稳定性, 减少呼吸抑制, 且不影响手术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瑞芬太尼;异丙酚;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靶控输注
近年来, 随着麻醉技术不断发展,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大多选择实施无痛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进行治疗。若采取全身麻醉方式, 患者气道保护与意识完全消失, 术中若有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情况, 一旦误吸, 则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有学者研究显示[2], 可以采取清醒镇静麻醉方案, 可对患者意识进行一定程度抑制, 但是患者依然存在气道保护性反射, 对循环功能不会形成影响。本组研究对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及清醒麻醉, 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现进行以下详细报告。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42例, 女34例, 年龄48~71岁, 平均年龄(58.6±5.6)岁。纳入标准:与本组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麻醉药物过敏史、依赖史者;全身性感染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 各38例, 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使用芬太尼1.0 μg/kg静脉给药, 2 min后使用丙泊酚1.2~1.5 mg/kg静脉推注。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表示达到全身麻醉状态, 可以采取手术。术中根据患者情况,每次加用20 mg丙泊酚确保麻醉稳定性。
B组:术前做好心理疏导, 耐心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使患者有心理准备, 保持情绪稳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0.8 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1.1 mg/ml, 同时进行靶控输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达到75左右开始进行手术。术中根据患者情况对异丙酚、瑞芬太尼浓度进行调整, 维持BIS值为80左右。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操作中(T3)等不同时间段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进行记录。了解两组患者内镜下食管蠕动及视野情况。内镜下食管蠕动及视野情况判定:黏膜未见异常, 蠕动较好, 贲门开闭较好为满意;黏膜出现轻微异常,蠕动减慢为一般;黏膜出现明显异常, 蠕动缺乏, 贲门出现痉挛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A组在麻醉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及心率情况有明显波动,而B组血压及心率则处于较为平稳状态,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B组镜下食管蠕动及视野情况满意率与A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的血压及心率情况比较( x-±s, n=38)
表2 两组患者镜下食管蠕动及视野情况对比[n(%), %]
丙泊酚为快速麻醉短效药物, 其镇静效果较好。但其对咽部刺激抑制较差, 镇痛能力较差, 在单独使用时, 需要较大剂量应用[3]。丙泊酚与阿片类药物可起到协同作用, 能起到增强药物作用目的。芬太尼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 其可快速起效, 且心血管抑制轻微, 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效果[4]。但是两种药物均可起到抑制效果, 其剂量、丙泊酚用量、输注速度、麻醉深度等未有效控制, 都可能对患者呼吸、血压及心率造成一定影响。经本组研究显示, A组在麻醉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及心率情况有明显波动, 而B组血压及心率则处于较为平稳状态,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镜下食管蠕动及视野情况满意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5]。提示, 实施异丙酚与瑞芬太尼进行靶控输注, 其麻醉安全性更高, 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且不会影响手术实施效果。
靶控输注为药代动力学与计算机结合形成的给药方式,经计算机辅助下, 可以直接控制靶浓度, 根据需要, 及时对麻醉深度进行调控, 从而使麻醉控制效果更好[6]。而异丙酚及瑞芬太尼具有半衰期短、起效快等特点, 采取靶控输注方式具有较好效果[7]。瑞芬太尼为新型阿片类受体激动剂, 作用时间短, 且效果强、起效快速, 镇痛效果较芬太尼高2倍以上, 因此为靶控输注首选药物[8]。
综合上述, 对胃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实施异丙酚及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 具有较高安全性, 减少对患者心率及血压损伤, 利于患者恢复, 不影响手术实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收稿日期:2015-04-13]
[1] 郑海燕, 郑海珍, 肖仲祥, 等.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肝硬化食管静脉套扎术的安全性评价.海峡药学, 2012, 24(3):200-202.
[2] 马冬梅, 池萍, 权哲峰, 等.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胃镜检查治疗术的麻醉效果.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3): 175-176.
[3] 刘世良.肝硬化患者复合瑞芬太尼时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64-65.
[4] 杨清峰, 张旭, 江泳, 等.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应用.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8(1):48-50, 53.
[5] 李凯, 邹军, 赵国庆, 等.不同麻醉药物用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临床观察.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 15(9):499-502.
[6] 周锋, 魏桂良, 肖如红, 等.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在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45-46.
[7] 齐爽, 刘燕.右旋美托咪定清醒镇静在老年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21(14):4012-4013.
[8] 蔡云亮, 潘春杰, 王新, 等.异丙酚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套扎术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9):2847-28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01
518067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