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唑林钠联合微波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2015-05-06 01:23:12曾国建张学斌尚丽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3期
关键词:耳痛化脓性中耳炎

曾国建 张学斌 尚丽萍

头孢唑林钠联合微波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曾国建 张学斌 尚丽萍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采取头孢唑林钠与微波疗法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88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44耳)和观察组44例(44耳), 对照组实施头孢唑林钠静脉滴注治疗, 观察组实施头孢唑林钠与微波疗法联合治疗,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 对照组为72.73%,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热、听力恢复、耳痛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唑林钠及微波疗法联合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的安全性高, 效果显著, 能有效缩短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微波治疗;头孢唑林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因中耳黏膜出现化脓性炎症而引发的疾病, 鼓膜为明显反射状血管充血、咽鼓管口闭塞、中耳黏膜充血等表现, 对患者听力可造成严重影响[1]。鼓室中氧气吸收呈负压, 纤维蛋白及血浆、红细胞明显渗出, 纤毛脱落、黏膜增厚。鼓室中出现炎性渗出物, 且转为化脓性, 伴鼓室压力增加而随之增加, 因鼓膜受压而产生贫血症状, 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主要有鼓膜穿孔、耳痛、发热及听力恢复症状。本组研究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采取微波疗法联合头孢唑林钠治疗, 对其治疗效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8例(88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随机分组, 对照组44例(44耳)和观察组44例(44耳)。观察组:男25例, 女19例, 年龄18~56岁, 平均年龄(28.9±8.4)岁;病程5 d~4个月, 平均病程(1.2±1.3)个月。对照组:男23例, 女21例, 年龄18~54岁, 平均年龄(29.1±8.2)岁;病程8 d~6个月, 平均病程(1.4±2.4)个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听力衰退、烦躁不安、耳痛、发热、听力恢复等症状。纳入标准:18~60岁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与本组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免疫性疾病者;精神疾病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女性。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头孢唑林钠治疗, 患耳经2%过氧化氢溶液清洗, 头孢唑林钠0.8 g加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 1次/d, 1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疗法, 使用电脑微波治疗仪, 辐射器经患耳道插入, 输出功率为16 W, 时间20 min, 1次/d, 1周为1个疗程, 均治疗1个疗程以上。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学分册》[2]中中耳炎临床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分析。显效:耳道清洁, 无脓性分泌物溢出, 鼓膜充血症状消失, 发热、听力恢复、耳痛症状消失;有效:耳道分泌物减少, 发热、听力恢复、耳痛症状好转, 鼓膜充血症状改善;无效:以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甚至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 对照组为7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热、听力恢复、耳痛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对比显示, 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对比[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x-±s, d)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常见耳部疾病, 是产生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鼓膜穿孔、耳痛、鼓膜穿孔、流脓等,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主要有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极易产生鼓膜混合感染症状, 快速发病, 且发展极快。随着病情发展, 还可能会产生耳道阻塞症状, 症状严重时, 还可能出现生命危险[3]。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主要以控制感染为主, 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以往针对化脓性中耳炎主要使用抗菌药,控制致病菌发展, 杀灭致病菌, 从而起到减轻病情作用。头孢唑林钠是常用药物, 虽然能够对炎症进行控制, 但是只能进行初始治疗, 无法将致病菌彻底消灭。头孢唑林钠需要坚持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耐药性, 影响治疗效果。有学者认为[4], 化脓性中耳炎不仅需要抗炎, 也需要改善血液循环。

化脓性中耳炎主要因细菌感染所致, 血液循环不畅, 微波照射时, 会致使病变部位明显升温, 一旦某部位温度达到阀值时, 人体中就可以产生保护反应, 加快血液循环, 从而将血液循环障碍症状改善, 从而打破毛细血管堵塞症状, 保持血液循环正常, 消除炎症[5]。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P<0.05)。在药物抗炎基础上,加用微波疗法, 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 从而加强抗炎作用。

观察组耳痛、发热、听力障碍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头孢唑林钠控制炎症发展后, 微波疗法直接作用于患处, 产生微波电磁场, 从而改善局部循环,从而起到止痛、消除炎症, 恢复听力作用。有学者研究中显示[6], 对中耳炎采取微波治疗效果显著较单用抗生素效果好。本组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综上所述,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取头孢唑林钠与微波疗法联合治疗, 可以有效提高疗效, 促使患处直接受微波照射, 改善血液循环, 快速缓解耳痛、听力障碍症状, 消除患者炎症引发的发热症状。因此, 对化脓性中耳炎需要做到早期发现, 及早采取措施治疗, 采取微波治疗方案, 强化抗炎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1] 杨信茁, 王俊静, 陈连洪, 等.微波照射联合氯霉素硼酸粉治疗慢性单纯型中耳炎的疗效观察.河北医药, 2013, 35(9):1381.

[2] 李丽君.微波治疗慢性渗出性中耳炎36例报告.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2012, 26(6):152.

[3] 谭丽, 王怀普.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8(11):3165-3166.

[4] 谭福宪, 段敏.耳内窥镜下微波鼓膜造瘘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17):152-153.

[5] 黄承东.微波照射加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0例疗效观察.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9):119-120.

[6] 朱红.宣肺通窍汤联合微波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山西中医, 2013, 29(8):18-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95

2015-03-18]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猜你喜欢
耳痛化脓性中耳炎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基层中医药(2020年8期)2020-11-16 00:55:10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7:38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幼儿为何易患中耳炎
坐飞机突然耳痛快按这两个穴位很管用
自我保健(2019年12期)2019-04-02 02:33:08
以耳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例分析研究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0:20
局部外周神经刺激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神经性耳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