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效果分析

2015-05-06 01:23:08刘新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3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阻塞性气道

刘新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效果分析

刘新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效果。方法 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加呼氧、抗感染、平喘等常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的住院情况, 以及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分别为(18.0±2.5)d和16.4%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 pH值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都明显上升, 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有下降, 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都为0。结论 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首选BiPAP, 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俗称慢阻肺, 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性气流受阻,且呈进行性[1]。当COPD呈急性期加重, 极易引起Ⅱ型呼吸衰竭, 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目前机械通气的方法是进行抢救的主要手段, 国外研究表明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2]。因此, 本院对该法用于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进行评估,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4年8月来本院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5例。观察组中男39例, 女16例, 年龄53~87岁,平均年龄(63.7±7.8)岁, 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加呼氧、抗感染和平喘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中男41例, 女14例, 年龄47~83岁, 平均年龄(60.1±7.7)岁, 行常规治疗。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皆为COPD;②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③神志清醒, 愿意配合;④血流动力稳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 即进行支气道扩张剂治疗, 低流量呼氧, 抗生素治疗, 以及吸痰等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即采用VS呼吸机(德国瑞思迈公司)头套固定, 使用S/T模式, 将流量调至4~5 L/min, 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调节治疗压力, 每日进行治疗时间>10 h。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病程情况, 气管插管率以及住院病死率;对比两组的实验室指标, 包括PaO2、pH值以及SpO2;对比两组的心率、呼吸、血压等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住院情况 对比住院情况发现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分别为(18.0±2.5)d和16.4%均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和插管率(30.3±3.5)d和4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实验指标 治疗前后对比发现, 观察组的PaCO2显著降低, pH值和PaO2都有明显上升, 上升程度远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呼吸频率和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有下降, 而观察组下降的程度远大于对照组下降的程度,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的住院情况对比( x-±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指标对比( x-±s)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x-±s)

3 讨论

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是指COPD的进行性发展,会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临床表现[3]。严重患者很有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死亡[4]。目前,常用的有效抢救方法为机械通气, 能迅速改善通气, 纠正低氧血症, 国外研究表明无创双水平通气能达到改善患者通气,缓解呼吸肌疲劳, 避免人工气道所致肺炎等众多好处, 疗效更佳[5,6]。因此本院利用本组实验进行评估。

本组实验中, 分别利用BiPAP方法和常规方法治55例患者, 对比两组的住院情况发现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分别为(18.0±2.5)d和16.4%均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和插管率(30.3±3.5)d和4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可以认为这两种方法都具有治疗效果, 但是BiPAP方法明显治疗效果要较好;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实验指标, 观察组的PaCO2显著降低, pH值和PaO2都有明显上升, 上升程度远大于对照组的程度,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 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有下降, 而观察组下降的程度远大于对照组的程度,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实验指标和治疗效果的角度再一次说明了BiPAP方法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 BiPAP是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首选方法, 此方法具有临床治疗快速, 改善呼吸功能效果明显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收稿日期:2015-04-10]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 25(8):453-460.

[2] 张波, 刘树芬, 将水艳, 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床旁监测最大吸气流速的意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 6(4): 207-208.

[3] 贾燕, 姚婉贞, 孙丽娜, 等.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时机探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 29(10):924-926.

[4] 夏金根, 詹庆元.无创正压通气用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价值.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5):487-488.

[5] 罗群.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和参数调节及其监测.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2011 , 29(10):974-976 .

[6] 王竹华, 尤琼.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4(6):47-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56

528478 中山市横栏医院急诊科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阻塞性气道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