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卓健 梁仲云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黄卓健 梁仲云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经诊断并治疗的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各29例。常规组给予抗感染, 氧驱动雾化及鼻导管吸氧, 如发生肺内痰量过多给予吸痰;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56%,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2.41%,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 且实验组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持续起到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儿童性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 其中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儿科最严重的并发症, 它是一种多发性, 病情复杂, 治疗困难, 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并发症。患儿一般多有上呼吸道感染, 逐渐出现高热、寒战、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嗜睡、精神状态萎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炎、皮疹等临床症状, 现代临床应用抗感染联合雾化吸入给予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1]。临床效果好, 但是此类疾病反复发作, 长期应用抗感染药物, 会引起患儿出现耐药性, 对药物不敏感, 皮肤出现大面积的皮疹等不良反应[2]。作者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 现将报告如下。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经本院诊断并治疗的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58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各29例。其中常规组男16例, 女13例,最大年龄10岁, 最小年龄3岁, 平均年龄(6.78±5.46)岁;实验组男15例, 女14例, 最大年龄9岁, 最小年龄4岁, 平均年龄(6.82±5.32)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 并完善相关检查。常规组给予抗感染、氧驱动雾化及鼻导管吸氧, 如发生肺内痰量过多给予吸痰, 维护其脏器功能。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312117型小儿无创医用给氧仪给予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 d后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
1.3 诊断判定标准 危重症评分体系采用小儿急诊医学国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方式进行评分, 81分以上为非常重;71~80分为危重;70分以下为极危重。
1.4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治疗12 h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各项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有效:治疗12 h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无效:治疗12 h内临床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理标准比较 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 d后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结果表明:经过2 d的治疗后, 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 实验组总有效率(96.56%)明显优于常规组(72.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理标准比较( x-±s)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n(%), %]
儿童由于出生后自身免疫力功能较弱, 呼吸道较短等因素, 经常会引起儿童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 其中重症肺炎是儿童严重疾病之一, 引起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因有患儿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以及细菌感染, 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问题严重, 使患儿机体免疫下降, 容易引发细菌感染等原因, 经常会引起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发烧、口干、皮炎皮疹、精神状态萎靡、嗜睡、食欲不振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引起患儿出现呼吸衰竭、病毒性脑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4,5]。
现代临床应用抗感染药物以及给予雾化吸入等方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 抗感染药物可以有效的杀死或者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 并可以快速的缓解患儿高热症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是指应用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呈雾滴, 使其存在气体中, 患儿通过雾化器进入呼吸道以及肺内,达到清洁气道, 减轻患儿体呼吸道分泌过多, 保证患儿呼吸通畅等效果[6];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的缓解重症肺炎结合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症状, 但是长期应用抗感染药物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皮炎皮疹, 使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治疗时间长, 预后效果不良。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阻塞性呼吸困难或窘迫的一种方法,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一种新型呼吸模式, 其可以通过持续正压吸氧, 增加患儿终末呼气肺容量, 肺内功能残气量以及通气度, 减少肺内分流, 重新扩张肺泡, 疏通闭塞肺。并可以有效的增加呼吸负荷能力, 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减轻患儿肺部液体流失以及减少肺部气道阻力。
综上所述, 经鼻持续起到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且有利于患儿肺部功能恢复, 是一种优秀的临床治疗手段, 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1] 张银瑞, 张会芬, 石晓娜.儿童麻疹合并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治疗与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4):59-60.
[2] 熊道学, 冯琰, 彭哲, 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0): 3410-3412.
[3] 王恩伟.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治疗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9):151.
[4] 杨孝亭.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0):184-185.
[5] 崔小川, 李翀, 张希龙.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妊娠晚期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54.
[6] 赵秀花, 芳菲.鼻塞式CPAP 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观察及护理.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1):155-1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51
2015-04-09]
529100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注:两组比较,a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