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杨桂春 王帅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分布、检测及意义
张志强 杨桂春 王帅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分布、检测及意义。方法 慢性宫颈炎患者54例,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48例, 宫颈癌患者43例, 分别作为慢性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 所有患者均取样检测HPV。统计三组患者HPV检出率。结果 慢性宫颈炎组HPV检测显示阳性患者6例, 检出阳性率为11.1%, 宫颈癌前病变组HPV检测显示阳性患者21例,检出阳性率为43.8%, 宫颈癌组HPV检测显示阳性患者30例, 检出阳性率为69.8%, 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和宫颈癌前病变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HPV检测对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
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疾病, 宫颈持续存在炎症会使宫颈上皮内出现病变, 继而引发宫颈癌前病变, 严重时可诱发宫颈癌[1]。近年来, 通过对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体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布情况的研究, 发现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2]。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进行HPV检测, 观察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分布、检测及意义,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宫颈炎患者54例, 年龄30~53岁, 平均年龄(42.1±4.2)岁;宫颈癌前病变患者48例, 年龄31~52岁, 平均年龄(42.4±4.5)岁;宫颈癌患者43例, 年龄32~55岁, 平均年龄(42.6±4.5)岁, 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三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在非月经期间进行采样;②所有患者检测前1 d内无性生活;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白带增多、宫颈肥大、宫颈糜烂等症状;④均经过病理组织和阴道镜检查确诊, 慢性宫颈炎诊断标准:白带增多,宫颈可见不同程度肥大、糜烂, 偶见裂伤、息肉、外翻等;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标准:采用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病理学》诊断标准[3];宫颈癌诊断标准:病理组织活检后确诊为宫颈癌。
1.2 检测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 将阴道镜置入, 在阴道镜下先用无菌棉球擦拭宫颈, 再将取样用的细胞刷轻轻放入, 尽量使细胞刷完全接触宫颈口, 轻轻旋转5~8周, 取足够的脱落细胞, 再取出细胞刷, 将其置入HPV专用保存液中, 快速摆动细胞刷, 使细胞样本完全漂洗下来, 将样本放入4℃冰箱保存待检测HPV。检测过程:①DNA提取;②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③进行杂交;④显色结果显示清晰的蓝紫色圆点即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慢性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三组患者HPV检出率, 并作临床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慢性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例数分别为6例, 21例, 30例, 阳性率分别为11.1%, 43.8%, 69.8%, 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及宫颈癌前病变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2884, P<0.01;χ2=6.2323, P<0.05);宫颈癌前病变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85, P<0.01)。见表1。
表1 慢性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患者HPV检测结果(n, %)
宫颈癌是当今世界导致妇女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 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 宫颈癌发病率较高。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在妇女癌症中约占24%。近年来, 宫颈癌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在34岁以下妇女中发病率明显升高[4]。全球每年新增宫颈癌约50例, 而我国约占1/3, 故积极预防宫颈癌, 对于保护广大妇女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项长期连续的慢性过程, 正常宫颈发展为慢性宫颈病变,再逐渐发展为宫颈癌[5]。
目前有研究表明, HPV感染时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原因[6]。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传播,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女性中较为常见, 女性一生中HPV感染率约为80%, 约有50%的妇女在性生活后2年内可出现HPV感染[7]。HPV感染率的高低与人群的年龄与性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HPV感染患者在通常情况下无明显症状, 大多数HPV患者感染为短暂性的, 7~12个月内可自然清除, 少数HPV感染患者为持续感染, 而持续的HPV感染才可能引起慢性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相关研究表明, 99%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中均可检测出HPV-DNA。
HPV感染时间持续8~12个月一般可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持续8~12年一般可发展为宫颈癌。研究发现, 宫颈的病变程度与HPV病毒负荷量存在密切关系, HPV的病毒负荷量越高, 表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率就越高[8]。近年来, 随着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和TBS报告系统的广泛应用, HPV的阳性检测率明显升高, 对于防止宫颈癌起到重要作用[9]。
本研究通过对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中HPV的检测, 发现慢性宫颈炎患者的HPV感染阳性率为11.1%,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HPV感染阳性率为43.8%,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阳性率为69.8%, 通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表明, HPV感染时导致宫颈癌前并表和宫颈癌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进行HPV检测对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1] 曾新, 韩一栩, 吴丽香.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意义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1):127-128.
[2] 张元, 钱小华, 柴莉.295例宫颈病变患者HPV亚型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18):7.
[3]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2-263.
[4] 亚力埔·穆罕默德, 刘开江.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3(2):160-162.
[5] 金爱红, 周霞平, 周凤珍.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3):414-415.
[6] 文彩荷, 何莲芝.HPV及生殖道其他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 2012, 18(13):2019-2021.
[7] 饶卫农.宫颈疾病妇女HPV感染现状及基因型的分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 22(19):50-54.
[8] 魏丽惠, 赵方辉, 刘继红.HPV持续感染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更严重病变的相关性.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3, 4(1):291.
[9] 廖丹梅, 黄明春, 李惠.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医学研究杂志, 2008, 37(1):81-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47
2015-04-07]
516001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