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探讨

2015-05-06 01:23:07洪锐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3期
关键词:肠粘连乙组甲组

洪锐东

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探讨

洪锐东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方法 100例胆囊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各50例。甲组患者主要使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 乙组患者主要使用开腹胆囊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均优于乙组,而且术后的肠粘连发生率低于乙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对胆囊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腹腔镜胆囊手术;开腹胆囊手术;肠粘连发生率

胆囊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胆囊受到化学性刺激或者受到外界的细菌感染等所引起的炎性病变。疾病种类有胆囊结石、胆囊癌、胆囊炎以及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不仅发病率较高, 而且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如术后的肠粘连等, 在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因此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目前胆囊疾病的治疗手法主要有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 本文通过研究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 以期减少胆囊疾病并发症的产生, 减缓患者的痛苦, 提高治疗质量, 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各50例。甲组患者男22例, 女28例, 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9岁。乙组患者男21例, 女29例, 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胆囊结石患者62例, 胆囊炎患者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甲组患者主要使用腹腔镜胆囊手术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手术时通过美式的三孔法在患者脐下方开一个切口(1 cm左右), 插入腹腔镜之后使用Trocar(10 mm)在患者的上腹部开一切口, 再利用2个Trocar(5 mm)在锁骨中线的肋下约3指的地方和腋中线肋下约5指腹壁上开切口。在手术的时候, 通过顺行的切除方式, 采用电剪和电凝钩将胆囊周围的软组织分离开来, 露出胆囊三角, 然后使用抓钳以固定胆囊的周围组织, 以降低手术难度, 由于腹腔镜胆囊手术不用进行胆道造影, 在将胆囊取出后, 即可进行止血, 取出腹腔镜。手术之后使用生理盐水将患者流出的血液冲洗干净, 并从底部使胆囊床移动[1]。

1.2.2 乙组患者主要使用开腹胆囊手术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为:令患者采取仰卧的姿势, 使用硬膜外麻醉之后,在其右肋缘下1.5 cm, 且距离腹部正中线约2 cm的位置斜下开1个切口(长约3~4 cm), 在打开患者的腹腔之后将胆囊与周围组织分离开来, 进行胆囊的切除, 在手术中主要使用电凝来止血, 同时, 胆囊的前壁和后壁, 一般是距离肝脏约0.5 cm的部位, 也需要与胆囊同时切除出来, 在切除后进行关闭腹腔, 当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食[2]。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均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 以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之后, 收集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肠功能的恢复时间, 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记录手术后患者肠粘连的发生率情况,当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进行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后, 甲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乙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x-±s)

2.2 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 手术治疗后, 甲组患者并发肠粘连的几率明显低于乙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n, %)

3 讨论

肠粘连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得患者的肠管和肠管、腹膜或者腹腔内脏器之间出现不正常的粘附情况[3]。肠粘连是患者进行腹部手术之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 且主要表现为肠管和腹膜之间的粘连, 其临床症状是患者的腹部出现腹痛、腹胀、嗳气、大便干燥以及排气不顺等[4]。肠粘连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进行胆囊疾病的手术时, 由于肠管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较长, 使得肠管受到空气或细菌的感染, 或者医疗人员在进行手术时动作较为粗鲁, 使得手术的创面大, 术后的止血不彻底, 患者的腹腔内部清洗不彻底等原因造成肠粘连的产生, 除此之外, 患者腹腔中如果存在炎症情况, 导致有脓液流出或者炎性水肿也会使得患者在手术后并发肠粘连症状。

目前胆囊疾病的治疗手法主要有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 其中开腹胆囊手术由于会使得患者肠管长时间在空气中暴露, 而且腹膜和浆膜也会受到纱布的擦拭影响使得肠粘连的发生率较高。而腹腔镜胆囊手术则能很好的弥补开腹胆囊手术的缺点。应用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优势:①检查的范围广。使用腹腔镜胆囊手术会应用到腹腔镜对患者进行检查, 只要调整腹腔镜的观察角度, 医疗人员几乎可以看到患者腹腔里的所有情况, 例如浆膜面的病变以及组织中的异常等, 有利于减少手术的失误。②在进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时,只需要在患者腹壁上加上1~2个孔就可以进行治疗。如果在使用腹腔镜检查时想一次性的根治病因, 医疗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增加腹壁穿刺孔和需要的器械即可, 不用再次进行手术,以减少二次手术对患者的伤害, 提高手术质量。③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前不需要其他的器械辅助检查, 只用腹腔镜进行检查即可, 而且在检查之后不用特别的进行处理, 患者就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 有利于降低检查对患者的影响。④在进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时, 患者的肠管接触空气时间短, 而且手术的消毒严密, 能有效避免细菌感染引发肠粘连。⑤运用腹腔镜使得医疗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及时处理腹腔疾病。例如在进行诊断时, 医疗人员可以在患者的脐上开一切口(约10 mm), 然后插入腹腔镜对其腹腔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患者的肝脏转移肿瘤, 可以有效避免开腹胆囊手术的盲目进行, 而且腹腔镜可以代替大部分的剖腹检查方式, 即使需要进行中转开腹, 也只需进行一次麻醉, 对患者的影响不大, 而且腹腔镜胆囊手术主要是在患者密封的腹腔中进行, 其手术环境不会受到太大的干扰, 相对稳定, 有利于减少手术风险的产生。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经过手术治疗后, 使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甲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不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优于乙组, 而且甲组患者手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几率为4%, 明显低于乙组患者肠粘连的发生率26%。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手术对胆囊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1] 黄宇, 吴克松, 吴振宏.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6):39-40.

[2] 林灏.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分析研究.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9):92-93.

[3] 黄敏, 廖玉昌, 周焕龙.开腹胆囊手术及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分析.右江医学, 2014, 42(5):625-626.

[4] 牛海刚, 朱福义, 张国锋.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2(4):1092-109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35

2015-04-06]

518000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猜你喜欢
肠粘连乙组甲组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武术研究(2020年3期)2020-04-21 08:38:00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肠粘连的围术期指标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棋艺(2014年1期)2014-05-20 02:01:25
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5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