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兴
·临床医学·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王桂兴
目的 分析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分布情况, 并总结HPV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宫颈炎组、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组, 对所有患者进行HPV检查, 分析三组患者的HPV阳性率和HPV水平。结果 宫颈炎组5例HPV阳性, 阳性率为12.5%;宫颈癌组29例HPV阳性, 阳性率为72.5%;宫颈癌前病变组19例HPV阳性, 阳性率为47.5%, 宫颈癌组的HPV阳性率和HPV水平显著高于宫颈癌前病变组以及宫颈炎组(P<0.05), 且宫颈癌前病变组HPV阳性率和HPV水平显著高于宫颈炎组(P<0.05)。结论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中均有分布, 尤其在宫颈癌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分布, HPV水平最高, 通过检测患者的HPV能够初步诊断患者的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病情。
人类乳头瘤病毒;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分布;临床意义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能够长期潜伏在生殖道感染患者的细胞中, 并可长达多年, 一旦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免疫力降低的时候, 潜伏下的人乳头瘤病毒的活性便逐步开始恢复[1]。同时, 相关研究表明, 在女性宫颈炎、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人乳头瘤病毒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文旨在分析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分布情况, 并总结HPV检查的临床意义, 特收集本院诊治的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各40例进行了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诊治的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各40例, 分别作为宫颈炎组、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炎组患者年龄29~54岁, 平均年龄(43.28±10.44)岁, 病程1~5年, 平均病程(3.04±0.62)年;宫颈癌组患者年龄31~55岁, 平均年龄(44.16±11.28)岁, 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86±0.59)年;宫颈癌前病变组患者年龄32~53岁, 平均年龄(44.09±11.36)岁, 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84±0.75)年。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HPV检测, 具体检测方法为:收集患者的宫颈内脱落细胞, 操作流程为:患者取截石位后, 常规将阴道镜置入, 并在阴道镜的引导下利用无菌棉球擦除宫颈表明的黏液, 然后将细胞刷放入, 放入的深度为1.0~1.5 cm, 然后旋转9圈左右, 充分的将脱落细胞收集起来,在液基细胞洗脱液中置入附有脱落细胞的细胞刷, 然后进行震荡摇匀, 之后采集液体离心得到脱落细胞, 按照规范方式制作细胞涂片, 镜下观察视野内是否存在凹空细胞, 如果有则判定患者为感染HPV, 如果没有则判定患者未感染HPV[3]; HPV水平的测量方法为:在开展阴道镜检查的时候选取合适的宫颈组织并放于液氮中保存, 同时采集50 mg 组织通过北京天根生物公司研究的反转录试剂盒和mRNA 抽提获得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第一链, 再通过北京天根生物公司生产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试剂盒开展荧光定量检测, 利用相应的软件系统得出每个样本扩增的 Ct 值, 并利用相对定量方法ΔΔCt 法计算出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HPV的相对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结果显示, 宫颈炎组5例HPV阳性, 阳性率为12.5%;宫颈癌组29例HPV阳性, 阳性率为72.5%;宫颈癌前病变组19例HPV阳性, 阳性率为47.5%。宫颈癌组的HPV阳性率和HPV水平显著高于宫颈癌前病变组以及宫颈炎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宫颈癌前病变组HPV阳性率和HPV水平高于宫颈炎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HPV水平对比 ( x-±s, ng/L)
HPV感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症, 且该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 大部分患者在受到HPV感染后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没有症状, 因此很容易受到忽略。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称, 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中, HPV 感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 而在全球的女性中, 每年有10%~50% HPV 感染新病例[4]。HPV感染若没有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最终可发展为宫颈癌。同时, 宫颈癌的发生从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发展到浸润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临床研究表明, 只有持续的HPV感染才会导致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发生, HPV 平均感染8个月~1年可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再过10年左右可发生浸润癌[5]。由此可见, HPV感染患者在病情确诊后不必恐慌, 同时, 女性群体也需要及时进行妇科检查, 及时诊断有无HPV感染, 如果有HPV感染则应及时治疗, 避免病情持续扩大发展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等严重后果。另一方面, 明确HPV与宫颈癌、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也非常必要。
临床上在开展HPV感染阳性检测标本检测过程中发现,宫颈的病变严重程度与多种HPV病毒尤其是HPV16亚型的病毒负荷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并提出, 患者罹患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可能性与HPV的病毒负荷量呈正相关关系。本文对本院诊治的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各40例进行了研究分析, 在120例患者共计发展有53例HPV阳性者, 阳性率为44.17%, 与临床报道的37.7%基本相符合[6]。同时, 通过观察HPV的分布情况发现, 在40例宫颈炎患者中有5例HPV阳性率, 阳性率为12.5%, 在40例宫颈癌患者中有29例HPV阳性率, 阳性率为72.5%, 在4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有19例HPV阳性率, 阳性率为47.5%, 且宫颈癌组的HPV阳性率和HPV水平均显著高于宫颈癌前病变组以及宫颈炎组(P<0.05), 且宫颈癌前病变组HPV阳性率和HPV水平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P<0.05), 由此提示, HPV感染是引发患者发生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 在诊断宫颈炎、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可将HPV作为检测指标。
综上所述,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中均有分布, 尤其在宫颈癌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分布, HPV水平最高, 通过检测患者的HPV能够初步诊断患者的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病情。
[1] 曾新, 韩一栩, 吴丽香, 等.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意义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1):127-128.
[2] 张明.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医学综述, 2013, 19(24):4550-4551, 4554.
[3] 金爱红, 周霞平, 周凤珍, 等.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4, 24(3):414-415.
[4] 陈赛斐.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5):2392-2393.
[5] 陈素芳, 朱慧芳, 王春艳, 等.HPV在160例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分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 11(10):239.
[6] 亚力坤·穆罕默德, 刘开江.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3(2):160-1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32
2015-04-02]
广州市南沙区鱼窝头片区妇女宫颈癌认知、态度、行为调查(项目编号:2014MS06)
511475 广州市南沙区鱼窝头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