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帅
(枣阳市吉河水库管理处,湖北 枣阳 441200)
我国有很多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是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脆弱、生物物种多样、生态系统的稳定功能较差,因此在开发水利水电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到当地的环境,防止由于开发水利水电资源而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恢复的破坏。所以在水利水电建设中,要合理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理念。
生态系统成分与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当建设水电站之后,其各项设施、其自身的运行方式都会影响到河流的特征。其中对河流水文水利特征的改变是最基本的影响,比如:河流上游的状态开始发生变化,一般是由溪流状态转变为湖水状态,相应也会改变水质、河道形态以及水温等。然而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水生生物、动物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威胁到整个流域生态系统。
大坝的分割阻隔效应明显的体现在水生生物的上游、下游活动中。通常情况下,洄游性鱼类会受到水坝分隔的影响。一些河段由于下游被坝体阻隔开来,这就导致江海上并没有分布着洄游性鱼类,但是有一些鱼类在繁殖期往往会游到上游,但是在行程中却会受到坝体的阻隔,从而促使这些鱼类失去了繁殖的机会。
流水性鱼类种群受到库区缓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鳅科鱼类本来喜欢生活在急流冷水环境中,但是由于该环境的变化,它们得上移到库尾急流水域中,此时他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最终这种鱼类的种群也会越来越少。然而由于鲤科鱼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再加上不断增大的水体空间以及饵料生物,这就导致这种鱼类种群在不断扩大。有一些特有的鱼类非常依赖于原生环境,所以当它们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很难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它们的种群越来越少,最终灭绝。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废水,这些废水会影响到局部水体的PH值、水体中所含有SS的量,最终会影响到鱼类的生长以及繁殖。如果河段所拥有的水环境容量较小,此时如果将未经处理过生活废水以及污水排入到水体中,这就会影响到河流生态环境。假如水库的容量较大,此时库下层水体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繁殖以及生长。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噪声,这些噪声会惊扰到鱼类,导致他们会缩小自身的活动空间。当前人们会经常食用裂腹鱼等鱼类,但是如果过度捕捞这种鱼类,那么会导致这种鱼类越来越少。借助引水式开发所形成的河段为人们捕捞毒鱼、电鱼等鱼类提供了机会。近几年来,河道内挖沙等现象日益严重,这些人为破坏既会影响河床底质,还会导致鱼类越来越少。
要想构建具有生态性的水利水电工程,这就要求决策者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每一个水利水电工程都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在以前构建水利水电工程时,往往比较看重经济效益。现在构建水利水电工程时,更加看重生态效益。为了能够保护、修复河流生态,往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开发理念。世界各国在水利水电建设中都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比如:美国曾开展了“低影响水坝”评估,还有一些国家将水电站建在地下,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周围的森林植被。从整体上来讲,世界各国成功的经验都将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更好的指导着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其次,在确定开发规划的时候也要将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在开发、规划河流水电时,其应该考虑到自身与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决策中也要将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在构建水利水电的时候,要将开发规划水电、规划环评作为依据,从而可以顺利完成水利水电的建设工作。
第一,要全面考虑到经济与生态效益这两者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效益这两者间的关系、眼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第二,要全面考虑到干支流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上下游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在开发过程中,要将干流与支流有效结合起来,不断健全水电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机制,大力开展生态补偿试点。第三,要全面考虑到单个电站环境与流于水电开发环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特有鱼类的生存环境,以此来修复河流生态环境。
为了能够推动水电的长远发展,这就要管理好水电的开发工作。其一,管理河流。从国内、国外流域管理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权威的管理机构、切实可行的水资源法律法规、具体的治理规划、专业的人才、一定的资金是流域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要参照河流开发方式来分析河流开发所带来的影响。在管理河流的时候,要尽可能选用科学的方法,这样做既提高了河流的经济效益,又提高了河流的生态效益。其二,管理水流量。现阶段各国政府开始研究生态环境需水量。近几年来,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开始进入规范化的阶段。
水利水电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水电资源可以真正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开发水利水电资源时会影响到周边的生态环境。在以后开发水利水电资源时,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
[1]刘湘春,杨玖贤.坪头水电站建设对河流水生生态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水电站设计,2012(02).
[2]关纲要.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水利天地,2012(11).
[3]杨革,吴春梅.基于河流健康评估体系的原则[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