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翔,周仁实,伍绍成,柯绍强,刘丙科
(阳春市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阳春 529600)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黄海翔,周仁实,伍绍成,柯绍强,刘丙科
(阳春市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阳春 529600)
目的 比较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9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随访3~12个月,在手术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影像学评估和疼痛程度评估。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2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是导致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1]。椎体成形术、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用方法[2]。近年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在临床获得了重视。但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存在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创伤大等局限[3]。阳春市人民医院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节段新鲜骨折;影像学等证实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男性年龄>60岁,女性年龄>5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陈旧性骨折或有胸腰椎骨折史者;男性年龄≤60岁,女性年龄≤55岁;合并神经压迫症状;合并有心肾等重要器官或功能障碍者;神智不正常者。告知患者手术方法的优缺点后,由患者选择手术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在腰背部正中切口,暴露伤锥和上下相邻椎体,打入一对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将骨水泥通过椎弓根注入伤锥。
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在腰背部正中旁开约3 cm处在上下邻近椎体切开2个约1.5 cm的切口。充分暴露关节突和横突根部。直视下打入2对椎弓根钉。准确定位后,穿刺针穿入伤锥椎弓根,直至椎体前中1/3处。皮下穿棒连接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加压注射器通过穿刺针向椎体注入骨水泥。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随访3~12个月,平均(5.4±1.6)个月。在手术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影像学评估和疼痛程度评估。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放射影像学测量计算椎体高度恢复率、锥体后矫正率。
1.4 统计学方法
2.1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1。
表1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 ±s
2.2 2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2组经过手术,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2。
表2 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分
*P<0.05与术前比较。
2.3 2组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2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s,%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典方法[4]。但是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中,由于患者椎体骨质疏松,内置物把持力弱,而且患者复位后空隙大,在下地锻炼中容易出现塌陷、高度丢失、螺钉松动和断钉、断棒等情况[5]。椎体成形术向椎体灌注骨水泥,可以增强椎体强度和刚度,减小椎弓根钉应力,有效降低了内固定失败率[6]。因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逐步成为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选择[7]。但是传统的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采用正中入路,不仅操作麻烦、术中出血量较多,而且术后恢复较慢、住院时间和下地锻炼时间较长。因此,选择更好的入路方式得到了临床重视。
随着现代骨折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理念已经成为骨折治疗的趋势之一。本研究观察组采用距正中3 cm左右切1.5 cm小切口,从椎旁肌肌间隙进入,以充分暴露上关节突、横突根部的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减少了椎旁肌的剥离范围,也降低了对相关肌肉的损伤。虽然微创手术较之临床常用的开放手术,在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矫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微创手术在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改善术后疼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提示微创手术在提高操作效率、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轻术后疼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与顾宇彤等[8]研究结果一致。顾宇彤等[8]认为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中,有必要推广微创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
综上所述,相比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1] 郑若昆,胡李辉,汪贺轩,等.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荟萃分析[J].中医学报,2012,27(5):554-559.
[2] 蔡泽鹏,刘汝专.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165-166.
[3] 徐学方,吴冰,吴天泉,等.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5):592-594,597.
[4] 陈广林,冯婷婷,谭磊,等.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6):24-25,28.
[5] 刘仲宇,戎利民.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4):522-526.
[6] 汪东,牛国旗.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现状及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625-627.
[7] 赵基民,肖大庆,聂勇志,等.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1例[J].安徽医学,2012,33(5):570-571.
[8] 顾宇彤,张键,姜晓幸,等.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加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1057-1061.
(责任编辑:钟荣梅)
2014-10-14
R683.2
A
1009-8194(2015)03-0044-02
10.13764/j.cnki.lcsy.2015.0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