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瑞
(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天津 300011)
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是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方式,是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的重要载体,其实施成效,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否真正落实好,推进好。
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在滨海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实施科技计划,新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培育出一批高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多个科技研发平台和孵化器,为增强新区企业科技实力、提升新区产业整体竞争力、支撑新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滨海新区面临 “京津冀”一体化、自创区、自贸区等多个重大发展战略机遇,且为适应当前国内外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滨海新区面临重大改革机遇和挑战。新区实施科技计划改革,不仅为响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更对全面提升新区科技研发实力、促进聚集创新创业资源有深刻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根据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相继设立一系列著名的科技计划,如863、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火炬计划等,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科技格局的改变,在当前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要求下,传统科技计划体系亦显现许多问题和不足。
2014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提出对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优化整合,更加聚焦国家发展目标,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更加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更加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充分发挥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中央科技计划改革的思路: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打破各个部委条块分割、计划设置碎片化的格局,建立部际联合会议进行统一监管和评估;二是优化科技计划设置,打破原有科技计划格局,重新设置统一的科技计划体系,以攻克国家重大科技瓶颈问题为目标,解决现有体系中研发目标分散的问题;三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使科技创新更加主动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四是转变政府职能,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重点支持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科技活动,并以普惠性政策和引导性为主的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五是坚持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坚持政务公开和政策公平,加强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全过程的信息公开和痕迹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湖南和四川省是在中央公布科技计划改革意见后,首批公布科技计划改革方案的省市。两省按照中央改革思路,将碎片化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整合,见表1。
湖南省科技计划改革特点是:第一,改进项目申报方式,允许研发团队集体申报项目;第二,项目计划侧重于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方式承担申报的科技项目,将主要对项目负责人个人的支持,改变为对研发团队集体的支持;第三,提高项目支持力度,单项不低于10万元,重大专项不低于300万元,最高可达1 000万元。
福建省科技计划改革特点是:第一,优化项目管理流程,简化项目审批环节;第二,建立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防止同一个项目多渠道申请财政资金资助,实现各类项目和经费管理网上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第三,多元化资助方式,包括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奖励性后补助及共享服务后补助等资助方式;第四,推行科技报告制度。建立了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科技报告制度,实现科技资源持续积累、完整保存和开放共享。
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均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行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三地在研发水平、科技政策、创新创业等领域均走在全国前列。天津滨海新区于2015年正式认定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述3个地区在科技计划体系设置和管理的经验,值得新区参考借鉴,见表2,表3。
2.3.1 重视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多地将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作为支持的重点方向,包括对孵化平台、研发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以及科技服务平台的支持,并且将打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也纳入支持重点。
2.3.2 重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多地均推出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比如:设立人才特区建设支持资金项目,成立培育和集聚优秀人才资助项目。人才支持项目强调吸引紧缺急需专业的高技术人才、引进海归高技术人才、支持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人才服务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
2.3.3 优化项目管理流程
新一轮的科技计划改革过程中,多个省市强调了进一步简化重大专项生成环节和优化项目管理流程,采取多部门联审会议或立项专题审议会议制度,控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审查环节和时间,并固定项目发布、申报和评审时间节点,提高了科技计划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效率。
2.3.4 发挥科技金融的关键作用
科技金融基金项目在区域科技计划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方式包括天使投资、贷款补贴/贴息、融资担保、政府借款/资助。
2.3.5 搭建科技计划综合管理系统
在中央搭建统一科技计划管理平台的思路引导下,越来越多省市地区建立了统一的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实现标准化、统一化管理,有效防止资源碎片化,有利于更加合理的布局科技资金资源。
2.3.6 项目资金支持方式多元化
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方式由无偿资助为主,逐渐向事前资助、后补助与其他创新资助方式相结合的资助模式转变。对政策研究、科技惠民等公益类、基础研究类项目采取事前补助的支持方式,对于普惠性项目、公共平台建设项目等大部分的科技计划(项目、基金)采取以事后补助为主的支持模式,即根据项目承担单位达成研究目标的情况给予一定比例补贴。
2.3.7 建立科技报告制度
为了加强各类科技计划协调衔接、避免科技项目重复部署,推动科技成果的完整保存、持续积累、开放共享和转化应用,多个省市建立了科技报告制度。
在新区政府计划体系不断扩充、调整的过程中,由于产业的交叉和技术的综合,同时缺少统一的顶层设计和调控,滨海新区科技类计划项目存在碎片化和重复交叉的问题,其中多数科技计划项目由新区科委负责,然而其他部门和委办局负责的政府项目中也存在不少科技类的计划项目。整理滨海新区现有的科技类计划项目如表4所示:
深入分析滨海新区现有的科技计划和资金使用方式,总体上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现有科技计划项目设置松散,不同部门、委办局的科技计划之间存在交叉重叠和重复支持的问题。因此新区科技计划体系需完善顶层设计,对现有计划项目科学合理地进行整合、调整。
由于目前新区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方式以事前资助为主,资金使用与项目实施成效结合不够紧密,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科研性项目多,普惠性政策支持不够。
项目管理缺乏统一的科技计划管理平台和完善高效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科技报告制度,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评价机构管理、监督监督机制还未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深入研究和总结滨海新区现有科技计划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借鉴我国先进省市科技计划体系经验,在中央科技计划改革总体思想的指导下,提出如下改革思路。
1)新区科技计划改革总体思路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精神,遵照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新要求,转变政府科技工作方式,优化计划项目体系,改进资金管理使用方式,进一步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能,为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2)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方向应绕新区的功能定位。以战略新兴产业和新区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核心任务,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力解决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促进技术成果转移和商业化应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形成国际品牌,打造滨海新区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大数据、3D打印、机器人、集成电路设计、节能环保、生命科技、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业等。
3)科技计划项目设置应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失效问题为原则,通过加快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服务环境、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措施,打造优质的企业服务体系,提升聚集创新资源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科技计划项目支持范围应涵盖重大技术研发、研发平台建设、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民生科技研发转化和示范应用、科技金融等领域。
4)科技计划支持方式应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基本原则。科技计划是政府引导市场创新的有效机制,科技计划应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主体地位,确保以市场需求为创新研发目标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通过采用“前补助”和“后补助”及创新投融资资助等多种方式,加强引导而不是干预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资金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以及企业主导项目组织实施的机制。引导企业先行投入,以实现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研发创新活动的目的,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5)科技计划工作流程机制需科学设计和规范。应建立滨海新区科技计划信息管理系统,规范项目立项、审批、资金拨付等流程,实现项目的全程跟踪管理和相关信息在政府相关部门间共享;完善第三方机构评价机制,建立遴选审查机制,采用定向招标、专业推荐等方式确立第三方机构;完善科技计划资金绩效考核机制,对新区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的完成情况、既定目标实现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建议引入科技报告制度,规范各类项目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促进科技资源的持续积累、传播和转化应用。
[1] 庞林花.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进展及其对科研组织模式的影响[J]. 科技管理研究,2014,02:23-26.
[2] 苟尤钊,曾国屏. 新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科技管理体系关系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7:1-5.
[3] 嵇智源,智强. 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研究:困境及对策初探[J]. 中国科技论坛,2014,08:5-10.
[4] 朱传柏. 试谈科技计划体制改革的方向[J]. 科技进步与对策,1985,05:21-24.
[5] 张俊芳,郭戎.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 中国软科学,2010,S2:137-14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