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

2015-04-29 00:00:00刘娉娉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5期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在传统心理学基础上的发展,以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为主要目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积极心理学;有效运用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已经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心理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其与传统的心理学有极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开始探究积极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求为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一、运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但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更要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其本质就是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态度以及情绪,研究学生潜在的、积极的品质,进而引导学生保持健康与积极,最终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善于发现其中积极的因素和资源,并利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潜在的积极心理,使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以《劳动最光荣》的欣赏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完成基本的教学,要让学生会听、会唱,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这首音乐的内在元素,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含义。此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潜在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并主动参与到劳动中。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拥有大量积极的资源,如《可爱的家》。教师需要以此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激发学生的潜力

积极心理学以激发人类的潜能作为重要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例如,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大声歌唱,能够组织其他学生进行歌唱。这就体现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就应该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积极心理学能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完善其运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李敏.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