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2015-04-29 00:00:00李琇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5期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与他人相处的合作意识应该从小培养。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组织形式成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这种教育组织形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也开始运用在各个学科中。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注重对学生数学理念、运算理念的启蒙和培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全方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答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小组学习合作策略,保证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发散思维,取长补短,对数学问题会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但是,我们同样看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然而,在小组学习合作的数学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我们只要理性全面地看待和分析,就可以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有所收获,也使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发挥应有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在学生身上同样也存在于数学教师身上。存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是,在学习小组成立初期,小学生几个人组成一组,由于新鲜感,小学生很难尽快进入数学讨论,极易脱离学习讨论主题,浪费上课时间。其次,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中,小组中的“优等生”往往成为主导,其他学生反而丧失了主动性,直接听取好学生的解答思路和答案,从而导致了小组内每个学生的获益不均衡。除此之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之后,组内学生个体不善于总结整个组的讨论成果,也就不能对一个数学问题形成多种思路,进行全方面地理解。而对于教师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和监督上存在问题。一方面,教师在数学小组分组完毕后,不能为各个小组提出明确的完成任务,或者提出的目标过于空泛,这就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已形成的小组内进行问题探究,教师往往只注重最后形成的讨论结果,而忽视了组内个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教师不能直接为每个组的学生进行明确分工,这也会导致教师对组内情况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前文已经已经指出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到了问题就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1.设定明确的合作讨论目标和完成时间

明确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合作讨论的情景,避免浪费上课时间;而规定讨论完成时间,给了学生紧迫感,可以杜绝学生在组内开小差,从而提高讨论合作效率完成既定目标。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分组之后马上向学生讲解本次小组讨论的具体问题,

要达到的结果目标以及对目标结果的评定标准等。

2.教师加强监督,参与到每个组的讨论中

在各个小组合作讨论中,教师不能置身事外,应该尽可能地到每个组进行倾听和指导。一方面,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可以有效监督各个小组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合作中;另一方面,小组内学生对于某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可能不够深入,或者存在其他问题,那么教师的参与可以对各个组的讨论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入,帮助学生解决交流合作中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尽快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对于数学教学和小学生的成长意义非凡。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优越性,让学生和教师在其中共同提高和完善。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