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品行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探索

2015-04-29 00:00:00杨晸逸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5期

一、基本信息

姓名:小王

性别:男

年龄:11岁

主诉问题:

和英语老师发生了争吵,觉得英语老师很讨厌,对英语老师进行语言攻击威胁,未下课就来找心理辅导老师要求放松心情。

背景信息:

小王多次对英语老师进行语言攻击威胁,上课不听讲,下课和男生打闹,欺侮女生,放学后不回家,而是和班级另一个随班就读学生一起到处闲逛,最近甚至到四号线地铁站里的“全家”便利店进行偷窃,被监控设备拍摄后,店长及警察来校进行调查取证。后和其家长联系,进行了赔偿。

该生父母离异,父亲为社会闲散人员,被捕入狱8年,该生是他父亲在狱中时出生的,通过亲子鉴定后报上户口,由于父母一直未能结婚,母亲对父亲很有怨言。父亲出狱后方领证,不到一年又离异,双方关系紧张。母亲现吸毒,父亲几乎从不回家,父母双方均不提供抚养费。该生只能和爷爷生活。但是爷爷年纪大了,精力有限,管不住他,而且由于经济困难,不能及时提供良好的饮食,致使该生比同龄孩子要瘦小。父亲只要回家就对他拳打脚踢,使他产生惧怕和怨怼,同时产生“武力解决一切”的想法。在日常和学生的相处中,经常性动辄拳头相对。

二、简要分析

1.对来访者问题成因的一些分析看法

小王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基本处于无人教养,没有正常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的关爱。由于在家里食物供应很难满足他的需要,他常会有偷窃行为,并且在警察来学校进行调查取证的时候,仍然撒谎抵赖,直到调出监控录像才承认。由于父亲的管教方法粗暴,导致小王只害怕其父亲,也认为武力是解决一切问题最好的方法。这样的想法影响了他和同学的相处,也影响了和教师的相处。英语教师由于经常要求小王背单词课文,遭到小王的厌恶,在课上和老师唱反调,不做作业、上课讲废话、随意走动。当英语教师批评他时,他威胁要狠狠打老师。

2.基本判断

小王在过去的12个月内,表现为:

(1)经常欺负、威胁或恐吓他人。

(2)经常挑起打架。

(3)曾伙同他人盗窃地铁站内“全家”便利店物品,并在警察查访调查时说谎。

(4)三年级时开始有夜不归宿现象,近段时间逃学、在外过夜次数增加。

同时,当老师教育他时,同学埋怨他时,他缺乏悔意或者内疚,当做错事时没有不好的感觉或者内疚,表现出普遍性地缺乏对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负性结果的考虑。小王本人情感表达较弱,对教师、同学很少表达感受,不展示情感,只经常表达愤怒,以恐吓他人。

根据以上情况,判断为品行问题,且严重程度为中级。

3.咨询目标确立

品行问题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需要采用个体化的辅导教育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跟小王同学共同制定的目标是控制情绪、每天来校上课、在课堂上不影响他人。

4.咨询的干预计划

第一阶段(1次):确立目标,获得小王同学的认可。

第二阶段(3次):情绪处理,干预认知,适当控制情绪。(1次放松训练、2次艺术彩泥泥塑治疗)

第三阶段(4次):行为治疗——社交技能训练(角色扮演、签订约定),增强行为正强化。

第四阶段(2次):家庭治疗——父母管理训练。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让家长意识到和孩子之间异常的相互作用方式。

第五阶段(2次):评估咨询结果。

三、辅导过程记录(节选)

1.第二次辅导

小王:我今天又发火了,英语课实在没劲,姜老师(英语老师)又被我骂了,我一听到她叫我站起来读我就生气。

咨询师:发了很大的火吗?到了什么程度?

小王:就是骂了她,讲她烦死了,还有想打她。

咨询师:那你现在情绪感觉怎么样?

小王:不好,心里难过,还有火没发出来。

咨询师:来做个泥塑怎么样?把能代表你的形象用手捏出来。

小王:捏什么呢?

咨询师:你觉得能代表此时你的某个形象。

小王:好,蛮有意思的。

15分钟后,小王完成代表自己的泥塑:

咨询师:感觉怎么样?

小王:蛮好,心里舒服多了。

咨询师:能介绍一下这个泥塑吗?比如为什么选择这两个颜色?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形象来代表自己?

小王:老师,你觉得是不是有点恐怖?

咨询师:你觉得有点恐怖?

小王:对呀,我就是要让人觉得害怕。

咨询师:这个形象代表你吗?

小王:对呀。

咨询师:你希望让人觉得害怕?

小王:对呀。

咨询师:当别人怕了你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小王:他们就都听我的啦。

咨询师:哦?你是怎么让他们都听你怕你的?

小王:我对他们凶呗。

咨询师:怎么个凶法?

小王:打他们呀。

咨询师:你说的他们是谁呀?

小王:很多人,同学啦。

咨询师:同学们很怕你吗?

小王:怕的。

咨询师:他们怕你表现在什么都听你的话吗?

小王:那倒也没有……

咨询师:大多数时间,同学们是怎么对你的呢?

小王:……我不稀罕他们睬不睬我。

咨询师:嗯,那么听下来,似乎让人害怕不是一件好事,达不到你希望的目的。

小王:……(沉默)

咨询师:其实你还是希望同学们和你玩到一起,并不是一定要怕你的,是吗?

小王:嗯。

咨询师:我很好奇,每次你发火都是为了让人害怕吗?

小王:不是的,像今天我就是很生气,其实我知道老师也没错,可我就是控制不住火气。

咨询师:你觉得当时让你离开一下会不会好一点?

小王:会呀,所以我过来啦。

咨询师:恩,你能过来说明你是愿意控制情绪的,也是相信老师的。那你过来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和我聊聊?听听音乐?还是其他?

小王:老师,我觉得做泥塑蛮有意思的,我可以再做吗?

咨询师:可以啊。不过这次我有要求的,做做你心中的怪物,并且要为他们起名字,告诉我代表的含义哦。

20分钟后:

咨询师:这些怪物一直在你心里吗?

小王:对的。

咨询师:什么时候它们总是跑出来?

小王:很多时候。

咨询师:你希望它们一直跑出来吗?

小王:……(沉默)

小王:老师,今天就到这里吧。我心情好很多了,以后生气了我还是来你这里。我知道,要控制情绪,我能拿一块彩泥吗?

咨询师:你还想做什么吗?

小王:不是,我就想下次还要发脾气时手里捏着它。

咨询师:嗯,听起来是个好办法,可以帮助你控制一下情绪

是吗?

小王:是的。

咨询师:好的,你拿一块吧,以后有需要还可以来拿。

2.第六次辅导

先前邀请其他学生和他一起来扮演角色,体会不同场景下同学的心情感受。

(1)作业本没交,抢他人的作业本。

(2)上课讲话,拿他人的笔,发生争吵。

(3)推搡同桌,导致手扭伤,不能写字。

咨询师:感受是怎么样的?

小王:没怎么样,挺好玩的。

咨询师:好玩在哪里呢?

小王:体会一下被欺负的感觉。

咨询师:被欺负的感觉很好吗?

小王:还可以。

咨询师:假如一直被这样欺负呢?

小王:我肯定会还击的,打死他们。

咨询师:如果被你欺负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和你的想法一样,对你也报复呢?你想象一下,会是怎么样的景象呢?

小王:打死了呗。

咨询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小王:不会!

咨询师:为什么不会?

小王:他们不敢的。

咨询师:哦,我们请同学们说说看,他们是怎么想的好吗?

小王:(沉默一会儿)好的。

学生甲:我是不会来欺负你的,不是我不敢,我身体比你壮多了。只是打架很疼,有必要打来打去吗?

学生乙:我是不想和你吵,吵来吵去让人讨厌。再说,你在踢足球方面蛮厉害的,我们体育课上也算是哥们。

学生丙:我吵不过你,只好躲着你。可是你又老是来问我问题,我觉得你又很可怜。

小王:(突然插嘴)你才可怜呢!

学生丙:嗯,我也蛮可怜的,经常帮你回答作业问题,你还要欺负我。

小王:我不是有意欺负你的,是你有时候不理我。

学生丙:谁让你有时候跟我讲话也不挑时候,老师在上课还叫我。

小王:(沉默)。

咨询师:看上去,同学们并不想那么做的原因有很多,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

小王:嗯。

咨询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有时候你是想让同学们都来帮你、和你玩,只是方法用得不太好?

小王:是的。

咨询师:愿意试一下同学们能接受的方法吗?

小王:愿意。

咨询师:好的,我布置一个回家作业给你,想一想,同学们希望你怎么和他们交往。你可以回到前面的情景扮演中,想想如果这次你再碰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下次我们再来聊时,你告诉我好吗?

小王:不要写只要想是吗?

咨询师:是的,你想写下来也可以。

小王:好的。

四、个案评价

对于品行问题学生的辅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关系的建立

双方要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有助于辅导的深入。作为咨询师的我和小王同学在关系建立上是成功的。品行问题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抵触和逆反。为此,我从彩泥泥塑入手,干预他的情绪问题,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使他愿意来咨询、愿意面对我,从而建立他碰到和老师、同学相处的问题就愿意来找我的信任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咨询效果提供了支持。

2.目标的商榷

对辅导对象的辅导目标要共同制定,这样才能获得持续辅导的保障。对于小王同学的咨询目标,我们是共同制定的,他觉得做不到的我们没有予以考虑。同时,我也考虑到了该生在学校里对其他同学的影响,把目标定得切实可行,最大程度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该生的学习权利是我考虑的重点。因此,“控制情绪”“每天来校上课”“在课堂上不影响他人”的目标还是比较适切的。

3.咨询技术运用

品行问题学生的辅导需要多种方式。我运用了行为治疗、艺术治疗、家庭治疗等方法,在咨询过程根据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交替使用,有时也进行一些变通。比如,我和他签订了《读书协议》。他不喜欢英语课,如果一定要他坐在教室里听课很困难,而且他和英语老师关系紧张,比较容易出现激烈行为,影响课堂。于是我和他约定,碰到英语课不想上时,可以向我提出申请,到图书馆借阅书籍阅览。这样的约定,避免了他影响课堂正常教学秩序,也能吸引他来校读书,减少旷课、逃学。

4.当事人改变情况

咨询关系一直保持到该生小学毕业,咨询过程中,能较好地控制情绪,有向英语教师道过歉,对同学也友善了很多,拔拳相向的少,拌嘴的多。逃学现象减少很多,学校对他的吸引力增强了,咨询目标基本达成,但在逃夜、偷窃、撒谎方面没有明显改进。

品行问题学生需要心理咨询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寻找辅导契机,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将更有利于辅导的成功。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