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倡导素质教育。近年来国人对西方文化“猛补”而漠视了国学,英语被当做“金牌”。国人普遍存在着轻视国学的思想。一世界权威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平均阅读量远不及日本
人、美国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耻辱!而国学的缺失,带来的恶果更多: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育,国人的思想道德水准严重滑坡,人们离开了电脑网络其工作就举步维艰,许多人不知道中华传统美德,不明晰常用汉字的音、形、意,而常常“弟息妇”“闲内住”“张冠里戴”……
小学之学,在于学习识文应对之事。对一个懵懂之人的启蒙教育,如能够以正确的方法,则学生就基本上具备了一个完整人格的定位和认识方向的定位,于明明德、新民等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达格物致知。要让小学教育取得预想的效果,摆脱应试教育的“效果”,启迪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开拓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一生相付之”的志向。语文教师必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修养和能力。
一、教师要对国学有极大的热情
热爱是最具动力的导师。只有教师从骨子里热爱国学,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国学的学习、研究中,才能在这方面有所学、有所建树,才能成为国学文化的传播者,用自己深厚的国学文化和高尚人格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的导师作用和意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才能自觉践行。
二、课堂要有足够的国学知识
语文课堂是充分发挥国学文化的优势,让语文课堂成为国学文化的集中精彩展演的舞台。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情节,都可最大限度地借国学之营养,帮助学生从小了解国学,践行国学思想。用根植于骨子里的国学文化,惠及更多的人。
三、要让国学思想作用于其他科目
现代教育的科技含量高,国学文化这一美酒,可以用现代科技载体为瓶子,大力发挥其科学性和指导性,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去有益的促进作用。
四、教师要鼓励学生实践国学文化
实用的知识更容易被转化为学习者的素质。学以致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一个演员的角色进入课堂,在语文教师的“导演”下,尽情再现国学的魅力。在“导演”的鼓动和鼓励下,学生的潜质才会自然流露,天性才会释放,个性才会得到认可和有效培养。才可能成长为有深厚国学文化的优秀
人才。
五、要针对汉语的特殊性,引导学生学习传统国学
汉字的组合构成,会意和指事两者的共性和特性,都突出反映了国学思想。教师要从识字这一关了解国人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国人的哲学思想),对汉字的形成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某种特殊兴趣(比如培养学生的国画意识)。比如
“亦”字的古文(甲骨文、篆文)写法,又如“面”(甲骨文写法)字,知道该字原始含义和汉字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时才不会死记硬
背。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国学是极其丰富的,无法仅凭语文课堂完成其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但小学语文教师就是国学文化的研究者、受益者和传播者。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铸造中国的文化强国梦,才能让中华智慧永葆青春,泽被万物。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