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诗意教学体会

2015-04-29 00:00:00陈元碧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5期

摘 要:学生是一群最为感性的人群,他们的情绪极容易被感染,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利用语言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教学氛围;语言艺术;感悟诗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和诗歌,富有诗意和美感。这也是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而确定的。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比如,低年级的字词学习。语文是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阅读和理解,都需要语文素养做基础。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如何为学生营造一种诗意的教学氛围呢?

一、教师要具备诗意的情怀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情绪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气氛。所以,教师要先把自己的心情营造好,然后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具有诗意的心态,可以给学生带来诗意的学习生活。教学充满诗情画意的根本是教师有一颗诗心,有了诗心才可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美,并能够将这种美恰当地引用到生活中,在教学时用诗情画意的语言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时刻都沐浴在美好的情感中、美好的语言中。一棵草、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美,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教师美好的语言是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磁石,教师要修炼自己的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在诗歌散文教学中感悟诗意

利用语言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教师采用多媒体,将一些优美的图片作为一些课文的辅助教学内容,让学生边欣赏影音资

料,边听教师诗情画意的讲解,将学生引领到文字创造的美中,教师语言创造的美中。尤其是针对诗歌散文的课文教学,最适合诗情画意的氛围。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的诗歌,教师在进行这节课教学时,要用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悟到诗意的教学内容。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的植物,他们和人类为主的动物一起构成了神奇的自然。你们都知道哪些植物繁殖后代的方法?早春中最先报告春天信息的蒲公英是怎样繁制后代的?还有那在风中摇着风铃的豆荚是怎样繁殖后代的?然后教师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中开始新课的教学。

诗意的学习是情操和情调的体现,诗意的教学是教师诗心的体现。教师有必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营造一个充满是诗意的学习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热爱生活的品质。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