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写出成功的作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愿,可是,现在的学生作文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我们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学生对生活认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作文不是生活点缀,是生活必需品,跟人们的说话是一样的。”实际上,只要学生能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就能提高他们的作文
水平。
一、写观察日记,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鼓励孩子们留意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导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要多看、多听、多想,并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述。可是,现在大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因此,让学生炼就一双慧眼,让学生有一颗慧心,让学生从平常的事物中感悟出不平常,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因此,在学习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鼓励他们写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景物,写自己对事物的发现和感想,并时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园,走入形形色色的社会中,这样学生就慢慢有了观察意识,并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二、改革作文命题,教会学生抒写生活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将体验过程进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个人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为此,在学习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积极改革传统作文命题,采用半命题、开放性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自拟题目、自选题材,使学生有一种看到作文题目就想写的欲望,让作文真正成为孩子们倾诉喜怒哀乐的载体。例如,我把《假期中的一件事》这样的作文题目,改为《 ,我向你诉说》,要求如下:通过生活中经历的一件事,向当事人进行诉说,并写出真情实感。面对这种开放型题目,有的学生写了《清明,向爷爷诉说》;有的学生写了《妈妈,请听我说》;有的学生写了《向市长说说我的心愿》等等。我班有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女生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妈妈,我向你述说我的委屈》,她写道:“妈妈,那次的钱真的不是我拿的,你粗暴的‘屈打成招’,我真的无可奈何,我恨不得自己是一个法官,叛您两年有期徒刑 ”,我把这篇文章交给她妈妈看,她妈妈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她给孩子写了一封信:“孩子,请原谅妈妈,当时妈妈气糊涂了,只怪我下手太重,原谅我好吗?”没想到,作文习作竟成为家长与孩子沟通情感的桥梁,让我们有机会走进了孩子的情感世界。正是这开放性题目与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有话可说了。
叶圣陶先生指出,没有感情波澜冲击就没有说话的欲望,这
说明生活热情是写作冲动的来源,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重视生活的积累,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