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从一年级起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阅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审题设疑,引趣激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遇疑求解是人的渴望。而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不少课题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我利用课题诱导学生质疑,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求解的欲望。每次上一篇新课文,我都会先让学生读课题几遍,再引导审题,然后让学生质疑。如教《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春雨的视频,指出这是前两天来到我们身边的春雨,再播放春雨中五彩斑斓的春景图,接着说:“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春雨的色彩》,小朋友们读了课题后,脑子里会有什么疑问呢?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知道了春雨是有色彩的。”有的说:“我看到从空中落下来的春雨是没有颜色的呀?”还有的说:“春雨为什么会有色彩呢?它会有哪些颜色呢?”……学生思维活跃,急于知道课文内容,为了解决疑问去读课文,阅读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而对于学生审题后想知道的而课文中又没有写出来的内容,老师还可以推荐有关课外读物,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涉猎其他的读物。
二、因材而异,教法常新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内容丰富,五彩斑斓,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因材而异运用不同的教法是必需的。如戏剧表演法、感情朗读法、审题导读法、提问引读法、实验操作法等。教材中用拟人手法写的童话体裁的课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对话很多。就可以设置情境,采用戏剧表演法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变逐段讲解为逐段表演加评议,使学生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理互动交流。如《骆驼和羊》一课,讲完第一课时后,就组织学生根据课文编戏。挑选两个个子相差大,嗓门粗的学生分别扮演骆驼和羊,另一个学生拌老牛,戴上头饰,走上讲台表演。小演员们除了把课文中的人物演活外,还创设了课文中所没有的情境。表演接近尾声,骆驼和羊听了牛大伯的话后恍然大悟,齐声说道:“牛伯伯你说得真对呀!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呢?真不应该,今后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才是呀!”这时,课堂笑声大起,掌声不断,充满了欢乐,使学习这样一种智力活动成为一种创造性活动,一种艺术享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讲写景为主的文章,可用感情朗读法。如讲《日月潭》一课,开始时配合音乐,我用热情洋溢的导语引导小朋友通过遐想越过台湾海峡,飞向祖国的宝岛——台湾,奔往日月潭去观赏那里的美丽景色。然后逐段逐句有感情朗读。最后配上音乐,师生一起带感情朗读全文,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激发学生热爱日月潭、热爱祖国的真实感情。
又如科学小品文《珊瑚》用提问引读法;科学常识文《看月食》则把实验引进课堂;诗歌,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就采用启发想象,再现情境,反复吟诵进行教学。
教法常新,寓教于乐,营造了一种欢乐、轻松、有趣、生动、民主的气氛,符合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实践证明,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愉快学习的心灵之窗,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