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

2015-04-29 00:00:00袁敏丽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5期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的。钟启泉在他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书中,是这样定义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我们知道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我们每天都在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可是有时候我们发现练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都知道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质量的练习作基础。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

一、常规的课堂练习模式

1.按部就班完成书上练习。多数时候,我们经常会把数学的练习课变成孩子的作业课,完成书上的练习就是完成了练习课。于是出现大量机械性的、重复性的练习,结果事倍功半,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练习的形式简单,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少。学生的数学练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得不到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淡薄,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练习缺乏相对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减少了思维火花的碰撞。

二、夯实基础,有效练习

其实在每个年级的学生中,由于学生的个人差异,“分层”现象是很明显的。故而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不同层次的需求。既要抓好基本训练,又要有所梯度。这不仅能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满足,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1.把握基础练习。大家都明白“基础”这个词,基本的练习,是每个学生都要会的。对于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来说,能完成这些练习并且完全正确是非常具有激励性的。比如说我们班的娜娜,学习很认真,可是没什么效果。那么我该怎么办呢?那就是运用“赞美”这根缔造奇迹的魔棒。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赞美胜过千言万语。每当有简单的问题时,我就会让她来回答。伴随的是“你真棒!”“你太了不起了”这样的赞美语言,我看到的是她腼腆的笑容,以及我所希望的对数学充满兴趣。

2.突出重点练习。在教学中,总有一些题目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些关键之处总是要多花些时间进行强化练习。比如在小数除以小数的除法中,学生对于商中间有0的除法掌握是不够牢固的,需要多花时间进行强化练习。比如分数的知识中,关于分数的意义、半圆的知识等一些知识点需要重点练习。当然,这里的强化练习不是指题海战,让学生不停地完成练习,而是要重点讲解,重点练习。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老师一对一讲解,强化巩固。

3.注重归类练习。在复习中,我们总会把一些题目归类。如都是关于图形的题目,都是关于小数的题目,都是关于圆的知识等。把题目归好类之后我们就可以按块复习,逐个突破。这有利于学生把一个系列的题目归纳到一起复习,也有利于知识的连贯性。比如说在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中,有两个不连在一起的单元的小数乘法和除法,那么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两个单元连起来,整体复习巩固。

4.提倡多样练习。有时候,兴趣也会促使孩子喜欢上数学。对于儿童来说,很难40分钟持续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中一直进行练习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我们所要的效果。大量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有一种倦怠感。这时可设计一些益智小游戏(比较适合低年级),虽然从时间上来说是低效的,但从学生情感出发,这样的练习还是有效的,因为兴趣比知识更重要,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学得更好。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研究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与时俱进,给孩子们设计合适的练习。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