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导入,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铺设学习桥梁,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一些方法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深受低年级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如,教《10的认识》时导入:智慧爷爷带着0~9这些数宝宝到郊外秋游,这时候,智慧爷爷说:“孩子们,今天让你们中间最大的一个数当队长,好吗?”宝宝们马上欢呼起来。同学们你们猜猜是谁当了队长?“9”当了队长就看不起其他的数宝宝了,它神气地对1和0说:“你们俩呀!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我才不愿意和你们一起玩呢。”1和0听了很伤心,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快来帮帮1和0吧!从而引出“10”。这样的导入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好奇心理,点燃学习的热情。
二、儿歌导入
低年级的学生爱唱爱跳,于是我抓住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唱一唱,动一动”的儿歌导入法,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分苹果》时我我让学生唱“小苹果”这首歌,学生边唱边跳,开心极了,随后我引入:“喜欢小苹果吗?今天我们就来分苹果!”这样,不但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寓学于乐,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很努力地获得了知识。
三、谜语导入
让孩子猜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具有“竞争”意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对谜语的分析,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教学《认识钟表》的导入:上新课前,我们来猜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四、媒体导入
比如,教学《找规律》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先用多媒体出示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它喝了慢羊羊村长发明的变形药水,想变什么就变什么,随即投影上的喜羊羊变成了灰太狼,接着又变成了喜羊羊,这两个人物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出现,使学生感知期中是有规律的,进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定势,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把静态的内容变为动态的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乐此不疲。”
五、谈话导入
某些知识点,学生可能已接触过却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对于这些可采取师生谈话来导入。比如,教学“认识角”可这样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哪里有角呀?邀请个别学生回答,待时机成熟便立即揭题:角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随即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新课既能使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游戏导入
用游戏导入,可使数学概念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学生思维所接受和理解。如,教学《分类》时,我一开始就问: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男孩子请你站起来,女孩子请你站起来;长头发女孩子坐下,短头发女孩子坐下;大眼睛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小眼睛的小朋友请你伸伸手;穿运动服的小朋友请你拍拍肩;穿皮鞋的小朋友请你抬起脚,全班小朋友们一起跺跺脚!”这种导入法,创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为学习《分类》做了很好的铺垫。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在平时的备课中要注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出小巧灵活、适合教学内容的导入新课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新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凤头”作用,让学生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里愿学、善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