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进行有效评价的策略研究

2015-04-29 00:00:00闻霞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5期

摘 要:美术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有效评价的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质量,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有效评价;策略

在幼儿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园更加重视如何引导幼儿全面发展,而不是以培养幼儿的智力因素为主要目标。因此,当前幼儿园更加重视美术活动,通过高质量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有效评价的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要对幼儿进行正面的评价

幼儿本身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其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就导致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幼师在教育中引导幼儿形成健全的心智,并让幼儿保持乐观与开朗的

态度。

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正面的评价,要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以此保持幼儿健康积极的心态,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这就需要幼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进行仔细观察,进而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肯定。例如,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无论幼儿美术作品的质量如何,幼师首先要对幼儿主动积极的态度进行肯定,要对幼儿的想象能力进行认可。通过正面的评价,幼儿才能得到鼓励,才能在日后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二、要对幼儿的个性进行引导

此外,美术活动是一种精神劳动,是幼儿意识、情绪和思维的具体表现。在美术活动中,幼师需要正视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要正视幼儿思维和意识的不同,并对幼儿的个性进行正确引导。换言之,幼师并不能对幼儿进行统一的评价,要根据幼儿具体的表现进行评价。

例如,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师组织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和爸爸妈妈手牵手的画面。通过观察后幼师发现,绝大部分幼儿都在画面的上方添加了一个红色的太阳,这是因为幼儿在长期接受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主观意识,幼儿的这种做法也迎合了幼师的理念。而有少数幼儿在画面中添加的是月亮和星星,因为幼儿与父母外出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

此时,幼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意识和表现,要肯定幼儿的行为。因此,幼师不但不责备幼儿,反而对幼儿的做法进行肯定与鼓励。从本质上说,这就是对幼儿个性的一种肯定与培养,幼师利用有效的评价树立幼儿的个性,使幼儿能够在美术活动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三、要对幼儿进行即时评价

与此同时,幼师需要认识到幼儿是一个非常感性的群体,其行为和心理更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

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即时的。具体地说,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得极为认真和专注,因此提前完成了美术任务。此时,幼儿是渴望得到幼师的赞赏和肯定的。如果幼师没有即时对幼儿进行评价,这就容易让幼儿失望,让幼儿受到挫伤,导致幼儿的情绪受到负面影响,降低了幼儿的积极性。

幼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需要在幼儿有突出的表现时及时对幼儿进行肯定与赞赏。相反,当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遭受挫折时,其情绪将变得低落,这就需要幼师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使其重塑信心,并配合接下来的活动计划。

总的来说,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师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学评价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这就需要幼师在美术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总结与归纳,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更有效的评价与指导,以此推动幼儿美术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琼.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2012(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