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在大多数小朋友眼中是一门枯燥、难学的课程,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了数学的难懂。数学学科的学科特点致使数学知识没有语文那样美妙的辞藻,没有英语字母的调皮,也没有科学品德那样易懂。当然,现今数学课堂的无味并不只是因为数学本身的特点,还与教师的上课方法密切相关。本文重点介绍如何采取措施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充满乐趣。
一、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意义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追求的目标,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之一,也是切实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举措之一。在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就连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也能够在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过程中逐渐养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无法顺利实施的羁绊之一就是教师无法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许多数学教师认为,小学数学非常简单,只要学生记住一些概念、公式,做题时死套公式,所有的题目便会迎刃而解,没有任何困难;有的教师奉行题海战术,认为只要多布置作业,让学生多做练习,学生就会对所学内容熟记于心;有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注重准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并不去想应该采取
什么方法讲课,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以上教学模式是腐朽的填鸭式和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机会少之又少,更不用说趣味课堂了。这种课堂模式的结果只能是教师讲课累得口干舌燥,教学效果却始终提不上去,造成事倍功半的徒劳结果。
三、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几点建议
1.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共鸣
活泼是孩子的天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泯灭孩子的天性,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设计出妙趣横生的教学设计,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与数学知识在妙趣横生的教学活动中产生共鸣。例如,上课时教师为了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思考;可以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用途。总之,数学课堂是学习的乐园而不是睡觉的乐园,教师要对这几种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穿插使用这几种教学情境,而不是一味地使用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厌倦。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这几种教学情境之外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共鸣。
2.合理利用数学教具,增添数学课新活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运行和实施,在课堂上使用数学教具越来越普遍,但是教师是否做到正确使用教具关系到教学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以及课堂效率是否提高等问题。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现有教具进行合理分配,在课堂上做到不混乱、不缺少、不损坏。将教学资源合理分配到每一个学生手中。例如,在讲解时间一节内容时,两针钟表模型的使用就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做到合理分配钟表模型,首先要做到合理分组,按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水平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按照小组分配模型,教师利用演示模型(比学生用模型稍大)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再自己动手演示,经过两次重复试验,理解掌握时间的变换规律。
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趣味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是师生心灵互动的桥梁,也是学生快乐成长的美好记忆,更是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
参考文献:
李胜利.如何构建趣味的小学数学课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7).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