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

2015-04-29 00:00:00胡文元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5期

摘 要: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是以新课标理念进行规划的,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需进一步从实际出发。知识其深层来自生活,却又抽象化,所以,对于知识的学习,不仅要从表象、感觉出发,还要深入联系生活。思维的积极性、探索性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小学生要对原本脑海中枯燥的数学进行重新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趣味教学

一、影像结合,寻找感官刺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科技不断提高,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已不再举步维艰。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对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容量,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会产生声、形、色等感官影响,给小学生带来动画般深刻的感官印象。如,在“图形与变换”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正方形、圆形、四面体、球体等图形插入教学课件中,在制作过程时,教师多采用色彩明显,如红、黄、橙等明亮色彩增加视觉效果,在正方形变换成三角形的过程中,除了颜色的更替、过程的循序渐进,可以采用PPT的过程演示外,还可以配上声音,如果能搜到小学生喜欢的动漫声音就更加完美了。学生通过欣赏这样的课件,学习兴趣会倍增,对数学的学习主动性也会逐渐提高,对知识的本质、规律领悟得更加透彻,提高其探索能力。

二、联系实际,体验生活魅力

数学知识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即概念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很多概念和理论理解不够,因为他们找不到知识构架的实际原型,也不善于发挥想象力。比如,在“相遇问题”学习中,如果只在黑板画出相遇的路径,想象能力差的学生不会理解得透彻,

教师可以在课上找两名学生表演在实际生活中相遇,如:同一时间,从同一地出发、相遇等,演示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概念和理论便会明确和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离开实际,更不能离开生活。

另外,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想象力和智力不一样,却是在智力基础之上。成年人背东西喜欢想象,这样很容易记忆,因此,小学生在背诵乘除法口诀、图形的变换、位置和方向也可采用想象力,在想象的基础上,记忆能力会大大提高,思维会更加发散。

坚持是学习的基础,而兴趣是学习的延伸。在数学学习中,兴趣能激发大脑对理论知识进行组织加工,然后不断创造,在兴趣这一催化剂的调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最积极、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

苏宗成.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解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14).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