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音乐课堂律动教学的重要作用

2015-04-29 00:00:00贾慧调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5期

摘 要:小学是小学生学习乐理知识和培养乐感的启蒙时期,而律动教学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孩子感知音乐的自然动作节奏将身体与音乐有机地融合,充分激发起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日后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堂,律动以直观的身体反应让学生更轻松地了解音乐、感受音乐以及表现音乐,从而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律动教学;方法途径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特征以及教材。小学生的特征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有趣的事情,对有活力的事物充满了参与的欲望。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喜欢有律动美的课堂,在律动中感受音乐。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浅谈。

一、小学音乐律动课堂的重要性和价值

小学音乐律动课堂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准备的特有的课堂模式,是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做出的课堂教学方法改进。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喜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模仿表演是他们的本性,也是他们向外界事物寻求学习的体现。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蹦蹦跳跳也是让学生释放本性的体现,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将视觉和动作结合起来,从而全方位地发展。律动教学还有利于利用动作去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感受,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再者,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小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静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音乐氛围中学会向外界模仿,从而学会更多的技能和动作技巧,也有利于在动作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俗话说,音乐、舞蹈不分家,小学音乐课堂融入动作,本身也有利于小学生协调性的培养。在课前,有利于学生活跃身心,在课堂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在课程要结束的时候,能够把教学推向高潮,让整个课堂一气呵成。无论从学生的音乐学习,还是以后长久的学习发展角度来说,都是提高小学生综合技能的有利途径。

二、利用律动教学提高节奏的辨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因为对教学没有足够的兴趣而不积极参与课堂。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体现得更为直观。低年级的学生没有高年级学生足够强的自制力,思维很容易收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可能窗外飞过一只小鸟,外面下雨了这些小事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再者,原本一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的,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节拍走的,但是随着课堂的进行,很多学生就逐渐走神了,导致一节课听了一半,似懂非懂。这就要求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进来。不能很容易地被外界事物吸引,也不能似懂非懂,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和身体都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是让学生在音乐中跟着音乐节拍走,体会音乐韵律,身体动起来是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与音乐相关的一系列动作。比如,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有一首《星光恰恰恰》的欣赏音乐,我们可以根据《星光恰恰恰》这首歌进行律动教学,让动作带动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在听过《星光恰恰恰》这首歌之后,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小星星跳舞的动画画面,并配上童话的故事情节:小星星家里正在举办舞会,让我们欣赏一下小星星的动人舞姿,大家认为小星星跳得好不好?学生会异口同声:“好。”“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为小星星鼓掌吧,不过鼓掌要有规律性,不然会扰乱小星星的舞步,大家仔细看老师是怎么鼓掌的。”然后音乐教师就在“恰恰恰”(×××)部分鼓掌,并引导学生模仿。乐曲进行一半(让我们加入小星星一起舞蹈吧),再将后半部分的“恰恰恰”换成跺脚,学生仿佛自己就是舞会中的小星星,快乐地随着音乐律动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提高了节奏的掌握能力,达到了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律动体验音乐情绪变化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中,给学生教学的歌曲大多数是活泼开朗、简单易学的,但是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千篇一律,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不能在不同的乐曲学习中运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和动作,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中感受不同的情感。比如说,在教学《母鸡咯咯咯》时,首先请学生想象一下母鸡下蛋的情景,描述一下母鸡当时的快乐心情,讨论一下母鸡用什么样的方式告诉人们它下蛋了。接下来教师再进行动作的教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律动的体态动作,同时还要感受每部分音乐的情感变化,如,音乐的前两句旋律跳跃活泼,要掌握中弱的力度,表达的是母鸡下蛋时的快乐心情,接下来的第三句就提高了音高,表达了母鸡骄傲神气的神态,因此在这里要强调学生加强母鸡心理的表达,让学生在音乐和舞蹈中表现这首歌曲的情感变化。当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表演,看哪个小组的歌唱得好,并且动作情绪也做得到位。表演得好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检验自己对音乐情感的学习情况,能够更好地提高整体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四、利用故事表演情节丰富情感

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情境化的引用,小学音乐的教学也应该综合一定的故事情境来加深歌曲情节的了解,从而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比如说,《卖报歌》是一首情节性很强,故事情节较为丰富的歌曲,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个相关的小故事:“旧社会的小报童,整日以卖报纸为生。他比别人起得早,睡得晚,只为了以最便宜的价格进货,以最早的时间让想买报纸的人看到报纸,赚钱吃饭,卖报的小男孩对旧社会有很多的无奈,又十分憧憬新社会的到来,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同学们,今天就跟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卖报歌》吧。”这样的情节导入不仅交代了歌曲的信息背景,还让学生对主人公有了一定的情感了解,使学生感同身受,同时,教学过程中在“啦啦啦”的部分要用积极的动作和心情表现律动,在受委屈的时候要减低律动的力度,让律动随着心理的变化体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歌曲中的情景进行演绎,比如,在《小兔子乖乖》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找学生来演绎这首歌的内容,一个学生演羊妈妈,再找两个学生演两只小羊,还有一个学生演大灰狼,让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延伸体会歌曲中所描绘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演绎出来。这样的过程定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律动教学融入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律动课堂的建立离不开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这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做到合理导入,过程一气呵成,在课堂要结束的时候将讲学内容推向高潮,还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转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保持积极性的同时,不会觉得千篇一律。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参与,才能够更好地创建一个具有律动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富敏.论小学低段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实践[J].读写算:教研版,2014(02):63.

[2]万久玲.小学低年级音乐律动教学的几点策略[J].教育界,2014(07).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