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可歌可泣的舅父

2015-04-29 00:00:00
党史天地 2015年19期

舅父出生于兵荒马乱的年代,1947年,路遇南下大军的他参军当兵了。刚换上军装,还不会使枪,队伍便遭遇敌机轰炸,他随部队钻树林,趴田沿,躲过敌机。行军到了花园(现在的孝昌县)开始打仗,那是一场国共两军的殊死恶战,小小花园镇两军短兵相接,刺刀见红,仗打得十分惨烈,血染街心。

舅父当时用敌我双方阵亡战士的遗体把自己掩护起来,才幸免一死。战斗结束后,掩埋了战友的尸体,擦干了身上的血迹,又随部队南下“解放全中国”。

舅父个子高、块头大,队伍行军作战,连里总是安排他扛机枪,背重武器。舅父随部队跨长江,爬大山,历经枪林弹雨,九死一生,辗转行军到达广州(担任连队文书),直到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来,一直与家里失去联系的舅父退伍复员,回到了他的家乡———安陆县青龙区周埂村。其时农村“土改”运动早已完成,舅父家因解放前土地多一些被划分成了富农成分。外公已去世,复员后的舅父便成了这个富农家庭的替罪羔羊,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对象。饥寒交迫,又“抬不起头来”,终因积劳成疾,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

“文革”期间,他因签有“国防部长彭德怀”字样的———自己用性命换来的复员证,也怕被人发现带来麻烦,只好用一块破旧的红色土布片包裹严实,交由家庭成分好的贫下中农亲戚替他保存。

改革开放后,已是风烛残年,病体危在旦夕,花甲有余的舅父,刚刚享受了政府每月30元钱的老复员军人补贴不到两年时间,他这个曾历经沙场,为国拼搏、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老实人默默无闻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本刊读者:湖北武汉李传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