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中国首富”的辉煌与劫难

2015-04-29 00:00:00
党史天地 2015年19期

16岁外出闯荡

黄光裕1969年生于广东潮阳,小时候,黄家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1985年10月10日,他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广东潮阳北上内蒙古做生意,开始了其传奇生涯的第一站。小小年纪外出闯天下,为了博个吉利和好运,这个叫黄俊烈的男孩把名字改成了黄光裕,取“前途光明、财富充裕”之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地凑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在那里,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也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当时家电还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黄光裕回忆当初创业情形时说。

三度成为中国首富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来了。尽管是有货不愁卖,但黄氏兄弟仍然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而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

黄光裕回忆说,其实当时有“逼”的成分。因为那时的商业机构大多是国有单位,有一级、二级批发站,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络,实力比他强,门路比他多。“作为一家个体企业要想办法吸引来客户,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才行”,当时他想出的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薄利多销。

低价策略为小小的国美电器店带来了不少回头客。不仅是薄利多销,在货源上他也下足了功夫。“当时,洗衣机、彩电等都是凭票供应的,要从非正规渠道得到这些货,就要去想办法。有时候,别人有好多好多产品,却没人来买,我就想办法从他手里把货拿过来。”

为了寻找价廉物美的“好商品”,国美是不是和当时很多的家电零售商们一样,从广东番禺一带贩卖了一些走私货,黄光裕本人一直不正面回答,但坊间对此传闻很多。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不得不承认黄光裕是一个商业天才。

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在这个市场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他首创的很多零售业拓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的通用模式。

资本圈地,创富传奇

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即使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生意“火得不行”,“所有存货一卖而光”。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店名不一而足,1993年前,小店面已达七八家。

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发生,黄光裕说服那些用美金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进而黄光裕又向厂家要求,赠予国美一些样品作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能看、能摸,现场就能买到。

1992年,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到1993年时,国美电器连锁店已经发展至五六家。而黄氏兄弟财富增长后,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两兄弟分家了,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如果说黄光裕是众多厂家形容的零售市场的一个“价格屠夫”的话,至此,黄光裕初步打造了“国美”这把“屠刀”。

24岁的黄光裕和哥哥分家后,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2003年11月,国美电器在香港设立分部,迈出了开拓海外市场探索性的第一步,同时预示国美电器最终将进入国际市场。

2004年6月,国美电器在香港成功上市。在“2004百富人气榜暨品牌影响力”评选中,国美电器位居品牌影响力企业第二名。黄光裕及其统率下的国美电器,一直在争议甚至非议中前进。2004年,年仅35岁的黄光裕以104亿资产成为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首富,2005年,黄光裕以140亿元蝉联首富。

2008年,黄光裕再次以430亿元身价称为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评出的中国内地首富。经过20多年的“拼搏”,黄光裕建立起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

“亦正亦邪”的江湖传说

在商业江湖中,与黄光裕交往乃至“过招”的不同的人嘴里,黄光裕的性格呈现出多样性。

黄光裕的秘书曾这样评价他:为人仁厚,没有架子。据说他下班时经常和大厦里的保安、清洁工人亲切地打招呼。一些采访过他的媒体记者也觉得,黄光裕为人直率质朴。

首富黄光裕的最大兴奋点是什么?他回答说:“刚开始是以赚钱为最大的快乐,但后来考虑更多的是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何?在商言商,我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乏很多技巧和手段,但最好的买卖是参与的各方都能赚钱,即使是消费者买了东西回家,都觉得不赔钱。”而黄光裕觉得,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黄光裕对属下的要求近乎苛刻。国美每年销售收入增长都是惊人的,但内部的高管却仍然诚惶诚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达到过黄光裕提出的目标。

黄光裕对员工的严厉随处可见。在一张国美高管递过的名片背面,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廉政承诺”:“本人与贵公司合作中承诺做到‘三不’———不接受客户礼物;不收取回扣;不以权谋私。请监督。”上面甚至连廉政举报电话都已经注明。

经济案中,黄光裕践踏法律并付出代价,但在社会慈善方面,他也颇有付出,仅以媒体公开部分统计,有现金捐款逾亿元人民币。

涉下三宗罪,狱中传书表惭愧

2008年11月23日,黄光裕遭公安机关拘查,继2006年黄光裕及其兄黄俊钦因涉及银行违法贷款被调查后,黄光裕二次被立案调查。随后,众多媒体开始深入挖掘黄光裕的原罪及其发家故事。相关新闻报道,近年来,黄光裕把大量资金挪往海外,存在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另有传言说,黄老板在操作地产方面存在大量违法事实,包括贿赂、挪用资金等。更有评论,黄光裕迷恋于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则有偏离本分、在歧路渐行渐远之感,最终自掘坟墓、锒铛入狱。

2010年5月18日,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黄光裕构成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6亿元,没收个人财产2亿元。他的妻子杜鹃,因内幕交易罪,被判处3年6个月的徒刑,罚金2亿元。他的同乡和下属许钟民两罪并罚,判处3年徒刑,处罚1亿元。

8月30日,北京市高院对黄光裕案进行了二审宣判,对黄光裕的判决维持不变,其妻子杜鹃被判3年缓刑3年,当庭释放。

“我道歉!我惭愧!”“我有新的开始”……9月3日,黄光裕自2008年11月被公安局带走调查之后,首度以自己名义对外发声。

黄光裕在信中首先对法院终审判决表示“我尊重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并告诫正在创业的年轻人“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