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起源
孔祥熙和宋霭龄结婚时,宋子文就有些瞧不起这位相貌平平、敦实木讷的姐夫。在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问题上,二人的立场又尖锐对立。但二人还是客客气气的,表面上都相安无事。
孔祥熙和宋子文公开闹翻是在1933年,那一年孔祥熙被任命为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总裁。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一再退让,东北沦陷后税收减少,可蒋介石又积极“剿共”,使军费开支剧增。当时南京政府每月国库收入为1500余万元,而支出则达2200万元,其中仅军费一项就达1800万元,每月不足的700万元,只能靠发行公债和向江浙财团借贷维持。
面对如此巨额的赤字,当时身为财政部长的宋子文极为不满,他发现自己一再受到蒋介石的欺骗。他为支付抗日军费而发行的公债,受到蒋介石的压制。他出席华盛顿和伦敦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回国后,发现因“剿共”使国库的赤字又增加了6000万元,财政危机十分严重。
宋子文当即急匆匆找蒋介石劝谏,不但没有奏效,反而挨了蒋介石的一记耳光。宋子文一气之下辞去财政部长及行政院副院长之职,蒋介石随即任命孔祥熙接替,无形中就把蒋宋矛盾转移到了孔宋身上。
孔祥熙一上台,就立即对上海和江浙金融界下手,切断了宋子文通过他们发挥其政治影响的渠道,使宋子文通过控制金融界来影响政府的计划破产。而在表面上,孔祥熙却在充当蒋宋矛盾的调解人。也就是从那时起宋子文就领教了这个他原来瞧不起的山西姐夫的厉害,但佩服归佩服,怨恨的根却从此结下了。
明争暗斗互不相让
宋子文下野以后,担任中国银行的董事长。在官场上,他败给了孔祥熙。在金融业务上,他决心打一个翻身仗,叫孔祥熙看看,在中国谁是真正的财神爷。他买通交通银行,也与孔祥熙领导的中央银行对着干。凡是孔祥熙想到的,宋子文都想到了,中国银行先行一步,弄得中央银行处处被动。
宋子文辞去财政部长后,不仅在人事上和孔祥熙捣乱,而且对原财政部的一些直属事业单位,仍抓住不放。比如关务署署长关吉玉,总税务司的英国人梅乐和、张福运,盐务总局局长缨秋杰等。这说起来有点叫人难以置信,但事实却是如此。这些人都是宋子文的亲信,宋子文辞职后仍听宋子文而不是孔祥熙的,因为宋子文任财政部长时亲自提拔了他们,对他们有知遇之恩。
抗战爆发时,孔祥熙正在英国。为了集中财力抗战,宋子文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四行联合办事处,简称“四联总处”,由宋子文主持。孔祥熙得知后,立即命孔令侃出面,在上海组建财政部驻沪办事处和宋子文唱对台戏。孔祥熙回国后即要夺“四联总处”的权,后因战事愈紧,国民党政府迁都武汉,夺权一事暂搁。“迁都”武汉后,孔祥熙就在武汉把“四联总处”恢复起来,并由自己担任主任。宋子文却待在香港,不到武汉来参加“四联总处”的一切活动,也不派人到武汉和孔祥熙接洽。他说你自封为“四联总处”主任,事前并没和我商量,我为什么要派人去捧你的场,拍你的马屁?
孔祥熙当了“四联总处”主任不久,就发现这“四联”实际上就是“一联”,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中国银行都和他貌合神离,特别是宋子文直接控制的中国银行,从来不把他这个主任放在眼里。孔祥熙还算明智,看到不行就激流勇退,建议蒋介石出面兼任“四联”主任,这才结束了这种尴尬局面。
对于宋子文的种种“挑衅”,孔祥熙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有机会便奋力反击。但孔祥熙无论怎样攻击宋子文都无济于事。一方面,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认识一致;另一方面,他们在很多利益问题上相互矛盾。孔祥熙主要依靠的是蒋介石,而蒋介石还得利用甚至依靠宋氏家族。所以孔祥熙明白,他对宋子文的反击是有限度的,仅仅在于警告宋子文包括宋氏家族,什么事做得不要太过分,中国现在不姓宋。一些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也这样看。他们认为,宋氏家族在中国最有影响,甚至实际上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除了宋庆龄外,宋氏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在想尽办法捞钱。美国一位记者说,宋氏家族捞钱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玩弄阴谋骗取中国人通过租借法得到的物资,并把这笔钱中的很大一部分装进自己的腰包。
孔祥熙最终失势
在孔宋矛盾中,孔祥熙和宋霭龄的关系也极微妙,宋霭龄是孔祥熙的妻子,理应站在孔家一边。但同时宋霭龄又是宋氏家族的核心成员,在很多问题上又站在了宋家一边。
美国有专家称:宋家真正的智囊人物是宋霭龄。她是真正的幕后操纵者,而宋子文或者孔祥熙只是一个执行者,在中国发生的几乎每一件大事,都必须至少通过宋家的一名成员。孔祥熙在蒋氏王朝内失势,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宋霭龄的原因。
抗战后期,美国国内掀起了一股批评孔祥熙的浪潮。说他的子女在美国吃喝玩乐,挥霍无度;说他贪污腐败,任人唯亲。在这些方面,宋子文透露的情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1年,孔祥熙赴美参加“国际货币基金会议”和“橡树园会议”,由于向美方提出拨还战时欠款的问题而得罪了美方。不久,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宋子文向蒋介石提出建议,要求中国政府更换财政部长。当宋子文又一次坐在客厅里向蒋介石谈起罗斯福总统的建议时,他似乎找到了感觉,蒋介石不动声色地听他把话说完,而后一言未发。但宋子文感到他已胜券在握,因为失道寡助的孔祥熙下台后的惟一接替人是他宋子文。1944年12月,宋子文终于如愿被任命为财政部长。他曾大度地打电话给孔祥熙,对其“不幸”下野表示安慰。1945年抗战胜利前,宋子文又担任了行政院院长。孔祥熙对自己的失宠当然是悲痛的。他知道有人在背后搞他的鬼,但并不十分清楚是宋子文。
1947年孔祥熙借口去美国探望宋霭龄,准备离开中国到美国定居。临行前一些旧友到家中送行,孔祥熙见家中冷清,院内枯叶满地,不禁怨恨陡生。当时他对旧友说:“都说我败家败国,我在抗战时期做了7年的财政部长,给宋子文留下了9亿美金和6000万两黄金,现在全叫宋子文弄光了。”
后来国民党监察院通过调查发现,孔祥熙所说不错。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所发的国难财共有外汇9亿美元,黄金6000万两,日伪工厂及固定资产10亿法币,联合国救济总署救济物资数亿美元,而这笔庞大的财富竟不翼而飞。到了孔祥熙走时的1947年底,国民党国库空虚,负债累累。宋子文也因“不善理财”被免去了财政部长职务。但此时的蒋介石已无暇顾及这些“琐事”了,在军事上的连连失利使他夜不能寐。
孔宋两家的角逐,随着蒋介石在大陆的失败而结束了。但这段历史却为后人留了下来,他们相互利用又相互争斗,喂肥了自己,坑害了国家和人民,终于都落得个客死异乡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