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春,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走马上任。作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的福州,综合实力、竞争力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不小: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大型港口,即便是全省也仅有两条铁路沟通内外……不仅如此,在福州的一些干部中,精神不振、作风懒散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如何迅速改变干部的作风,找到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习近平在思考。“我们要办的事很多,要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这就需要提倡一种满负荷的精神,要反对拖拉扯皮和人浮于事,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1990年5月17日,原先驻扎连江县的南京军区某师师部奉命迁入福州市郊五凤山脚下的军营。当晚,刚刚上任9天的习近平连夜冒雨走进了部队临时搭建的野战帐篷。当时,部队领导连提了3个请求:能不能修一条战备路,能不能解决300多名随军家属落户和100多名随军子女入学的问题?
面对这3个在当时并不那么容易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态“要特事特办,马上就办”。那份担当和气魄给部队的指战员们吃下了定心丸。不久以后,一条2.5公里的战备公路通车,从规划到竣工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全师符合条件的随军家属,全部落户福州;跟随父母辗转多地的孩子们进入了福州的小学、中学读书。(摘自《中国剪报》)
孙中山给蒋介石“算命”
蒋介石出身盐商富家,自幼形成了他我行我素、言行必诈、猜忌多疑、飞扬跋扈的独裁性格。蒋介石与孙中山一接触,孙中山便看透其为人,对蒋的印象是13个大字:“性刚而嫉俗过甚,故常龃龋难合。”孙中山还有15字真言:“岂若专制之君主,以言莫予违为得耶?”
1925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1926年,蒋介石发起中山舰事件,逼走政敌汪精卫,并背叛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蒋介石除了宣扬曾国藩的治军治家的观点之外,还以《四书》中的《大学》训人,他说,古代的君主,今天的主席、总裁、总统都是“一样”的。军阀混战时、抗日战争时、乃至败退台湾前后,他的独断专行,排斥异己,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孙中山先生对蒋介石的“算命”,实在灵验。(摘自《文史博览》汪烈/文)
1942年焦裕禄为何假冒共产党
焦裕禄在他的《党员历史自传》中,坦诚了自己遭受鬼子汉奸的迫害,当时为了少挨打而自认共产党员的往事:(1942年6月)“从南街走来两个汉奸便衣,将我抓到博山城西冶街赵家后门日寇宪兵队。到了一个大楼底下,已有几十人在被审问拷打,有的吊在梁上,有的正在灌凉水,有的正用火油烧。一见到眼前即发黑,腿站不住了。汉奸翻译将我拖到日寇宪兵队桌子跟前跪下。鬼子上去踢了两脚,便问是不是共产党。我说是共产党。又问是正式党员还是候补党员?这时自己家乡是敌占区,根本没见过共产党,也不知什么是正式党员和候补党员,便说不知道。鬼子恼火了,拿起扁担浑身上下打了数十下……”
在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1月,焦裕禄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