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不在言多”
2015年6月14日早上7点08分,乔石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91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赶来与乔石告别。当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刘政也从新闻里得知乔石去世的消息。自1998年乔石退休后,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乔石。他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田纪云常有联络,田纪云谈起,自己有时候去看望乔石,但乔石已很少说话。
1985年9月,乔石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并担任了中央政法委书记。10月,陈冀平从中组部调到他身边担任秘书,并担任乔石同志工作处党支部书记。
陈冀平眼中的乔石,最大的特点是“特别务实”。乔石讲话不多,但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用他自己的话说:“为政不在言多。”很多人不了解他,但他只是淡淡地表示:“要多做。”
陈冀平印象最深刻的,是乔石的西藏调研。
1987年、1988年间,西藏局势严峻。1988年3月5日,西藏拉萨大昭寺大法会上发生严重骚乱。时任中共中央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乔石受中央委托,去西藏考察。
出发前检查身体,医生发现64岁的乔石心律有些问题,建议他不要去高原,但他坚持要去。他说,不去又怎么能了解情况?
1988年6月下旬,乔石在两个保健医生的随同下进藏。
到拉萨后,乔石听取了自治区几位常委的汇报,并一对一与他们分别谈话。乔石一一询问他们对现状的理解、想法和意见,谈得很透,有时能聊上两三个小时。
之后,乔石进入发生骚乱的寺庙,跟活佛沟通。车子停在外面,还有人往停车场砸石头。
经过调研,乔石告诉陈冀平:“看样子,我这回要讲讲话。”之后,他对西藏局级以上干部做了一次讲话,对西藏问题进行纠偏。
回到北京之后,乔石向中央汇报了考察情况。4个月后,中央派出了中央书记处书记、统战部部长阎明复任组长、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和中组部副部长刘泽彭任副组长的中央西藏考察工作组。经过考察,中央调整了西藏班子,调胡锦涛到西藏当党委书记,并确定了新的治藏方针。
“以乔石的身份和年龄,加上身体情况,能够在西藏做这么长时间的调研,很不容易。他的调研,对后来加强西藏工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陈冀平说。
对于乔石的务实,刘政也深有感触。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前,他为乔石起草讲话稿。乔石看后,给他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到:“文章最好简洁些,尽量少重复,避免泛泛议论……文风力求平实,少用夸张词句。”
“他这个人,讲话平实,做人也平实。”刘政说。
乔石很自律,对家庭和身边人要求很严。“很多人都说,你们首长管得严。”陈冀至今记得一件小事。1986年,他跟着乔石去南方视察。离开时,当地送给工作人员一些土特产。乔石得知后,批评了他。第二个月,乔石领了工资,便让陈冀平从中扣出一些钱,寄给当地,其数额远远超过土特产的价值。
严格执法,严厉打虎
乔石履新中纪委书记时,同时兼任中央政法委书记。他面临的首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摆正纪检部门与政法部门的关系。
司法部原副部长佘孟孝在2012年发表的回忆文章中说,“当时,在反腐败斗争中,有人主张纪检部门与政法部门‘联合办公’,共同处理违纪违法案件;有人主张公、检、法各部门提前介入纪检部门查处的重大违纪案件,便于以后连线跟踪查处违法案件”。
“对这些主张,乔石毫不含糊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佘孟孝在文中写到,对于政法委跟纪委的关系,乔石有以下4大主张:
一、查处违法是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必须由国家司法部门来承担;查处违纪是以党章和党的组织纪律规定为准则,必须由党的纪检部门来承担,二者各司其职,不能合在一起。
二、纪检部门查处违纪案件中,发现有的党员涉及违法犯罪,先要处理违反党纪行为,然后再把涉嫌违法犯罪材料转交给检察部门,由检察部门依法确定立案不立案、起诉不起诉。各按规定程序办,不能违反法定程序。
三、纪检部门把涉及违法犯罪的案件交给司法部门查办后,要尊重法定的公安部门的侦察自主权、检察院的检察自主权、法院的审判自主权,不能再作任何干预。
四、司法部门在办理纪检部门提供的违法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如案情有新的发展,应跟纪检部门通气。
从此,纪检部门和司法部门都按此办理,使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步入了各司其职的正轨。
1992年10月9日,中纪委九次全会召开,这是乔石担任中纪委书记的最后一次中纪委全会。
他在《工作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时提到,“纠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是当时的工作重点,并列举出了不正之风的具体情形:党政干部违纪违法建私房,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和吃拿卡要、弄权勒索,利用职权用公款送子女入学,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挥霍浪费……
报告中的“今后工作建议”部分提到,“各级党委要建立党风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指导,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
佘孟孝在文中回忆说,“他一直认为反腐倡廉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保证。他一贯主张要从源头上解决权力的监督问题,使所有掌权者,不论职务高低,都要受到各方面多渠道的监督,使权力只能依法为民服务,而不能为己谋利,这样才能使腐败现象无法成风,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
举报信访是纪检部门“打虎拍蝇”的重要线索来源,而纪检部门信访机制的构建者,正式乔石。
他履新中纪委书记后,就建立了覆盖各级纪检部门的信访制度。其担任中纪委书记的5年多,全国纪检系统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249万件次。由此查处了大批贪腐官员。
当年原铁道部两位副部长的大案,就是从当时的群众举报中发现的线索。
1988年,中纪委信访部门陆续收到许多举报线索,检举时任铁道部副部长张辛泰以权谋私。没多久,铁道部另一名副部长罗云光的严重失职和受贿问题被发现,中纪委要求张辛泰赴郑州,协助调查罗云光案。张辛泰表面上“协助调查”,暗地里先后3次潜回北京,接受他人贿赂。
1990年5月,办完罗云光案后,中纪委集中调查张辛泰的受贿线索,张辛泰自以为天衣无缝:“送礼人送东西时,我当时不在北京,现在正要向组织说明。”最终,中纪委工作人员在郑州查到了张辛泰潜返北京受贿的证据,张辛泰终告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