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8日上午,叶剑英元帅的儿子叶选宁突然来到我(本文作者胡耀邦之女满妹)家,告诉父亲(即胡耀邦)“四人帮”已经被抓起来的大好消息,并代表叶帅嘱咐父亲养好身体,准备迎接党将分配的工作。选宁还说叶帅要我父亲想想,对当前治理国家有什么建议,过两天他再来听父亲的想法和意见。
选宁走后,父亲激动得不说话,只是在客厅里一个劲儿地踱步,脸上漾起久违的笑容。
10日,选宁又来我家。父亲说:“自古以来,有识之士总是说大乱之后要顺应民心,民心为上。根据这个道理,我以为当前有3件大事特别重要:第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请你务必要把我这几句话带给你父亲。”选宁满口答应:“我一定转告。”
这3句话是父亲想了一天一夜提出来的。
老同志们很快走动起来,我们家再度宾客如云。
有一次,程子华、余秋里等老同志一下来了七八位,群情激愤地痛斥“四人帮”。记得好像是程子华问父亲:“耀邦啊,‘四人帮’为什么这么恨你,是不是你反对过他们?”
那时,受过“四人帮”迫害或反对过“四人帮”,在人们眼里已是无比光荣了,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可是,父亲的脑子似乎从来不在这方面转。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没有反对过‘四人帮’,要不是主席说,我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四人帮’呢。我也没有反对过江青,只不过是不佩服她。但她是主席夫人啊,她不跟我握手,我也不能主动去跟她握;她不朝我点头,我也没有主动对她点过头,如此而已。到现在我也搞不清她为什么整我,大概是我不肯拍她的马屁吧!”
接着,几位伯伯又谈起父亲还戴着“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帽子的事。有位老同志提醒父亲说:“60年代华国锋在湘潭地委给你当过副手,关系不是很好嘛。你去找找他,把自己的情况反映一下。”
父亲却断然回答:“我谁也不找。”
可是,劝他出来工作的人、劝他找人解决自己问题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并苦口婆心地开导他。
有一次,他忍不住对前来看他的一个熟人说:“现在的问题是,只要是毛主席说过话的、点过头的、画过圈的,都要一切照办,还要继续‘批邓’,继续‘文化大革命’的那一套。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出来工作,就得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我才不干呢!与其去做违心事,不如在家抱孙子。”
在写此书时,大哥对我说:“父亲一辈子实事求是,我们对父亲也不能说过头话。但在对林彪、江青的问题上,父亲确实是有抵制的。”
大哥告诉我,早在“文革”初期,父亲就对江青搞的那一套不屑一顾。有一天晚上大哥回来,向父亲谈起了江青到他就读的北京大学在群众大会上讲话的事。江青说,她代表毛主席来看望大家,并鼓励红卫兵们说,毛主席最支持你们革命小将。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毛主席,毛主席一定会帮助你们的。父亲问:“你们有什么反应?”大哥说:“都热烈鼓掌嘛。”父亲淡淡一笑,说:“获得廉价的掌声是很容易的。”大哥吃了一惊,有些紧张地问:“爸爸,你怎么这么说?”秘书高勇忙在一边打圆场,说:“你爸爸不是那个意思。”
据说,党的十大召开之前,毛泽东看中了王洪文,要选他做“接班人”。许多人都想不通,毛泽东发了脾气,要周恩来一个一个去做说服工作。一位老同志被说服之后来到我们家,问父亲赞成不赞成这件事。父亲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赞成。”那位老同志一怔,提醒说:“这可是毛主席的意思哟!”父亲说:“毛主席的意思,我也不赞成。不能个人说了算,这是我们在党章上已经写清楚了的。谁能当接班人,要有实践的检验,要有全党和人民的拥护。”
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间里,父亲主要是研究阅读哲学和社会科学一类的书籍,同时对毛泽东与“文革”作了系统的思考。这些思考,为父亲后来冲破极左思想的束缚,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造了锐利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