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抗日史

2015-04-29 00:00:00
党史天地 2015年31期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国民党部队的一名下级军官。他曾多次参加与日寇的战斗。

父亲原名谭徽崇,后改名谭杰,1915年9月出生在湖南兹利县象市镇虎头村一个农民家庭。1941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发动了枣宜会战。父亲所在部队奉令在宜昌、岑河口御敌,他在战斗中奋勇杀敌,荣立战功。就在第二年,父亲因遭人告密说他在家里打过土豪,被押送军法处,押送途中他寻机逃脱,后辗转湖南桃源县,应73军招募入伍,任上尉连长。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打响了,日军抢占了桃源县东北的高地热水坑,为了夺回这一战略要地,73军15师45团及师直属队奉命奔袭热水坑,父亲在战斗中带领全连阻击日军,激战中我方伤亡130余人,最后夺回该阵地。

接着,父亲的连队奉命参加石门县保卫战,这次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在打死日寇40多人的情况下,敌人组织兵力多次进攻,父亲和官兵坚守阵地,毫不退却,日寇见久攻不下,就转向白云山,使部队两侧受敌,此时连队和指挥部的联系中断。

1944年初,父亲来到湘潭县,遇到了几名旧部,几人结义拜把,并从日寇手中夺得一挺机枪,之后招募散兵游勇,组成了一支抗日游击大队,这期间游击队在景市和花市打击日寇炸毁日军汽车,随后在衡阳袭击日寇缴枪百余支。就这样,队伍不断扩大,最后发展为七个中队近八百人,湘潭抗日游击大队远近闻名,父亲被推举为大队长。

晚年父亲回忆这一段经历时对我说:“我只是尽到了一个军人的职责,在国家饱受蹂难,失去主权的情况下,任何一名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会奋起抵抗,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父亲性格开朗,心胸豁达,活到84岁。

本刊读者:谭中辉湖南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