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楚:被彭德怀亲切地称为“儿子”的湖南娃

2015-04-29 00:00:00
党史天地 2015年31期

陈独秀的秘书任作民之子任楚,1937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在此期间,他见到了毛泽东、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彭德怀见到了这位不爱说话的小老乡,打趣称呼他为“儿子”。毛泽东见到他,操着很浓的湖南口音,和蔼可亲地同这位“小鬼”谈话,问长问短。

给彭德怀当了一路的“儿子”

任楚,1921年2月7日出生在湖南湘阴县塾塘乡(今弼时镇)上桑冲村,1937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并成为中央印刷厂职工。任楚的父亲任作民,曾任陈独秀秘书、办公室主任,3次被捕,受尽磨难,后任中共西北局秘书长,1942年2月在延安病逝。

任楚从小在家乡由奶奶和婶婶抚养,一直到4岁半才第一次见到父亲任作民。1937年8月,已是16岁的任楚接到继母丁祝华从武汉的来信,告诉他父亲在武昌“反省院”就要出狱了。过了1个月,父亲任作民回来了。这是任楚第二次见到父亲。

父亲还是和上次返乡一样,一直在乡亲中宣传抗日救国。1937年11月初,任楚跟着父母离开家乡,来到武汉。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他见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同志。周恩来和董必武对他说:“学革命道理和抗战道理,就到延安去,去找你们的老乡毛泽东。”

任楚问:“延安怎么好啊?”

周恩来说:“那是真正民主的地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可是,周恩来又对他的父亲任作民说“你就不要去延安了。再返回湖南去,把那里的党组织恢复起来,把抗日民主运动搞起来。”

任楚一急:“那我怎么办?”

周恩来说:“不要紧。陈琮英(任弼时的夫人)马上就要去延安,你就跟她去嘛!”

几天后,任楚跟着陈琮英,启程踏上了去延安的道路。陈琮英是任楚堂叔父———任弼时的夫人,任楚应该叫她“婶婶”,可是他却习惯于叫她“姑姑”。陈琮英姑姑领着他,先从武汉到郑州,然后经陇海铁路到陕西西安,住进了位于西安七贤庄的八路军办事处。

办事处的领导人林伯渠也是湖南人,不但认识任楚的爸爸任作民,甚至还认识他的祖父任绍霖(任绍霖是跟随孙中山从事辛亥革命的先烈),因此对任楚格外亲切。他说:“过几天,彭德怀要回延安,你们就跟着他走,一路上听他的。”

任楚第一次看到彭德怀,彭德怀一脸的严肃,说起话来不带笑容,任楚有些害怕,所以一直站在姑姑的身旁不敢说话。

彭德怀见到了这位不爱说话的小老乡,想表示亲热,就跟任楚打趣说:“你这个娃崽,要坐我的车,跟我一块儿上延安。人家要问我,你是我什么人,我咋个说呀?”

任楚看彭德怀并不可怕,还和自己打趣,于是放松了窘迫,很机灵地回答:“只要带我到延安,你咋个说都行。”

彭德怀“哈哈”大笑起来,说:“那就说你是我儿子,行不行?”

任楚使劲地点着头,连声说:“行!行!”

任楚与彭德怀一路交谈,两人没有了陌生感。车队浩浩荡荡,国民党的哨卡没有拦阻,就这样任楚跟着临时“爸爸”彭德怀,顺利地到达了延安。

任楚回忆:“全国解放后,我每次去看望彭老总,他都亲切地称呼为儿子,询问我的学习和工作,可惜‘文革’后,他被迫害死了。”

毛泽东勉励他多学习

任楚来到延安当天,中央组织部办公室的邓洁同志,安排陈琮英和任楚住进了组织部招待所的窑洞。

第二天,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富春来看望他们。李富春对任楚说:“孩子,走,我领你去看老乡。”

任楚问:“看哪个老乡?”

李富春说:“去见毛主席。”

任楚:“在武汉时,父亲告诉我延安有个老乡叫毛泽东,这个毛泽东就是你说的毛主席吗?”

李富春说:“对呀,就是你父亲说的那个毛泽东。”

说完,任楚跟着李富春向毛泽东住的窑洞走去。

毛泽东穿着一身八路军的灰色军服,操着很浓的湖南口音,和蔼可亲地同这位小“老乡”谈话,问长问短,使他这个来自湖南的少年感到,似乎不是远离湘江,而是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毛泽东问任楚:“你一个小孩子到延安做什么?”

任楚说出早就想好的话:“到延安来学习,学习打日本鬼子的本领。”

毛泽东又说:“到延安来学习,要不怕苦。延安没有高楼大厦,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喝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你能吃下这个苦吗?”

任楚说:“能!怕苦就不来延安。”

毛泽东说:“那好。你年纪还小,就是要多学习,学文化,学理论,学一门技术,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任楚认真地点点头,用心记下了毛泽东对他的勉励。

陕北的冬天,比湖南冷多了。天下着鹅毛大雪,黄土高原完全被皑皑白雪覆盖了。任楚住在招待所的窑洞里,等待着党组织的安排。他能上哪里去学习呢?他正在思索着,组织部的邓洁同志来了。“小鬼”(那时,陕北都喜欢把小同志叫“小鬼”),“任弼时同志和李富春同志商量好了,根据你的年龄和具体情况,叫你先到中宣部的中央印刷厂去工作。”

“去工厂?”任楚一愣,“不是到抗大学习呀?”

“到工厂也是学习呀!向工人同志们学习嘛!”邓洁说着,开始帮他收拾东西,准备动身。

连日工作印刷《论持久战》

任楚是个听话的孩子,没有再多说,便跟着中组部的一个同志,踏着积雪,来到了印刷厂。到了印刷厂,他发现,毛泽东的侄子毛远翥等许多中央领导的孩子都在这里当工人。他想起了毛泽东对他说的“要学技术,学习工人同志的好作风、好品德”的话。于是,他安心了。在印刷厂的排字车间,他当了一名排字工,他的师傅是排字车间的主任周永生和老工人赵鹤。他穿上了一套比自己身体宽大的八路军军服,从此成了一名小八路。

印刷厂设在延河对岸的清凉山上,山上有一个有名的万佛洞,铸字、排字、印刷、装订车间,都在这个大石洞里,任楚在印刷厂工作了8个月。在这期间,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排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书。那是1938年5月的一天,车间主任周永生对大家说:这个月我们要排印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大家要努力生产,争取提前完成任务。并说:这本书出版后,将会指导全国的抗日战争,增强抗日军民的抗战决心和信心。同志们听完后,一致表示星期天不休息,按时完成任务。

一天,毛泽东亲自来到排字车间校对。任楚这时已经和他熟了,就问他:“主席,你为什么不去厂长办公室?”

毛泽东笑着说:“我是来校对的,车间就是我的办公室嘛!”他一边说着一边按照他写的原稿校对。

任楚又说:“主席,您这本书出版了,对坚持抗日很有鼓舞和指导作用,全国人民都会拥护的。”

毛泽东说:“不见得吧!拥护的是抗日的积极分子和所有爱国者,这当然是大多数。但也有少数人反对,他们是少数顽固派和投降派,也还有革命队伍中极少数对抗日不坚定的人。”

任楚一边按手稿拣铅字,一边和毛泽东开玩笑说:“主席,我排别人的稿子一天能排七八千字,排您的手稿一天才排四五千字。您的字不好认呀!”

毛泽东笑着对他说:“小鬼,我的字既不是颜真卿,也不是柳公权。我写的是毛体字。”说完,两人都笑起来。

经过连日不休息地工作,《论持久战》很快印刷装订完毕,并用小毛驴驮到新华书店,发往全国各地。

几天后,毛泽东派警卫员来到清凉山,请排字车间的几个小鬼到他家去做客。下班以后,车间主任周永生领着任楚、姚文田等几个小鬼,来到了毛泽东在杨家岭住的窑洞。毛泽东在窑洞门前迎候他们,微笑着说:“我的手稿,你们都克服困难排出来了。很不容易,谢谢你们。”

几个小鬼听到毛泽东的夸奖,都开心地笑了。毛泽东又说:“今天请你们来吃顿小米粥吧!”吃饭时,毛泽东对他们提出了多出书、多印报的希望。

这天,实际上吃的是四菜一汤,依当时延安的生活条件,已经算是改善生活了。

1938年6月,任楚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4个多月后,又进入中央党校学习。1940年9月从中央党校毕业后被组织上派往中央印刷厂担任厂里会计工作,同时还兼管宣传和工会工作。1942年2月20日,父亲任作民不幸去世,这给任楚很大的打击。

父亲去世不久,一天,任弼时(任楚的叔叔)把任楚叫到自己住的窑洞里,对任楚说:“孩子,你父亲刚刚去世,中央考虑到你的情况,准备安排你去绥德工作。你还年轻,要好好学习,加强锻炼,严格要求自己,将来为新中国建立多学些本领。”

之后,任楚历任绥德分区专员公署机关干部热河省政府贸易科长、分区党校校长、国家轻工业部干训班主任、轻工业部干部学校副校长、北京理工大学院办主任、工会主席等职,1983年离休。

(摘自《炎黄世界》2013年第6期,叶介甫/文)